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兰大群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及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兰大群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四面山镇水清学校  6442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及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意识。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46-01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它涉及道德规范、法治常识、社会知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绝大部分内容都与学生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尽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努力实施生活化教学,以促进教学效益提升,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更好地形成。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将鲜活的道德与法治示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在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现实生活经验,认真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就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不断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充分运用相关内容,以达到科学、人文和生活实践的有效融合。这为学生熟练运用课堂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和理解,而且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无论从内容上来讲,还是从方法技能来讲都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来高效率地解读教学内容。引导同学们在自己亲身经历过感受过的知识之中,能够更加轻松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涵。将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融入生活知识体验探索之中,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和活动的理解,提升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例如,在开展“我爱爸爸妈妈”一课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可联系现实生活,丰富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本节课内容,教师可先为小学生播放一个关于现实生活的视频:小明想要妈妈给他买一个玩具,在公共场所大声哭闹,而就算这样小明的妈妈仍旧未给其买玩具,在结束观看此视频后,教师则应让小学生去认真思考:小明的妈妈为何不给他买玩具?以便利用视频的播放,让小学生体会、感知父母的良苦用心,使小学生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并多体谅父母,这样则非常利于培养小学生孝顺父母的品质。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面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例如,在“做守法公民”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学校附近的一些交通视频,并让学生在观看中寻找信号灯。由于学生对学校附近的道路交通情况非常了解,会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重点观察道路上的行人、车辆是否都会遵守交通规则,是否都会观察交通信号灯,进而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在视频中,部分学生发现当红灯亮起时,行人和车辆都停在了原地。针对视频中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马路上,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就是为行人和车辆提供方向移动的指令。当人们看到红灯时就会主动停止,看到绿灯时就会行动,这实际上是一种交通规则,需要每个人遵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养成了过马路时看红绿灯的习惯,但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并不深。之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事故,以使学生意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
        为了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我们需要布置必要的课后作业。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后作业不是要发多少试卷让学生回去完成,而是要设计具有实践性、探究性、趣味性的作业,将课后作业变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使学生课后作业的过程变成素养发展、能力提升的过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学会沟通交流”一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学生在生活中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时做一个沟通交流,并用日记形式将沟通交流的过程、结果以及收获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懂得与他人沟通时表达要讲方式,倾听要有耐心,态度要有尊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生活化,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保持敏锐的眼光和思维来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拉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调动他们参与到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游戏体验之中。在与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法律素养,进而用扎实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来武装头脑,实现自身的有效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超敏.道德贯穿生活,法治融入身边———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32):51-52.
[2]高月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天津教育,2020(29):176-177.
[3]于晓君.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对策探微[J].考试周刊,2020(79):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