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何红
[导读]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教学的重点。“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而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课堂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真正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努力。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需要我们持续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贫困地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何红   贵州省望谟县第五中学  贵州  黔西南州  552300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教学的重点。“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而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课堂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真正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努力。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需要我们持续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贫困地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关键词】德育;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37-01

        引言
        初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主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信息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有了新的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德育教育。这也成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课堂优势,挖掘德育素材,提升德育教育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落实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和其他的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和学生之间共同发展,要能够在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知识传授方面做好兼顾。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在教学中给学生机会探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渗透仅仅依靠口头传授肯定是不够的,教师要借助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完成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德育内容。比如学生合作学习中德育的渗透,或者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后积极地改正,让学生正确的判断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比较开放的,学习的内容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优势来全面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数据处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数据处理实操,这个过程其实就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和他人合作,而这些其实都是在落实德育教育。
        二、结合教材和实际,培养学生网络道德
        网络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重要的手段。但是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健康上网,能够针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辨识,提高自己分辨是非和自控能力。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落实好的一部分德育教育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下网络中一些不良的信息作为案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中信息的好坏之分,能够科学健康的在网络中获取信息,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也存在着不安全性,教育学生不要利用网络信息做出违法的事情,多给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健康的网站,引导学生可以健康并且快乐上网。



        三、帮助学生树立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有很强的时效性、吸引力和渗透性。在这里,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了解到校园里无法了解的信息,可以通过APP与他人随时随地交流或寻求帮助。但是互联网也容易泥沙俱下,学生徜徉在互联网中会遇到许多不健康的网页、心理不健康的人,如果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就会受到负面影响。时间久了,人生观与价值观就会扭曲,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加强网络信息道德安全教育,为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做好功课。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学生建立起信息安全防护栏,培养学生健康的互联网道德观呢?首先,要让学生具备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把自己和家人的身份信息以及照片随意发给网上的陌生人,也不要将以上敏感信息发布在网上,以防自己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链接;不沉迷网络游戏;不进入不文明的聊天室或者打开黄、赌、毒等网页浏览;不在现实中约见网上陌生人,以免人身安全受到伤害,等等。其次,不在网上发布来路不明的信息。最后,要合理适度上网。总之,互联网在给人们学习工作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中小学生如果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帮助学生尽早树立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四、注重情感体验,引学生心中有爱
        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们以前的德育过分注重外在的说教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内化。殊不知,人天生就有一种“向善”的本能,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怎样让孩子天生的“善意”不会消失,而且要得到深化和发扬,让孩子的生命中充满着“善”带来的积极情感。课堂教育是短暂的、是浓缩的。比如在教学“用Word制作贺卡”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选择一位最想感谢的人,然后用Word为他/她制作一张贺卡,表达自己的谢意或爱。笔者注意到学生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处理Word技术上的问题,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去写感谢寄语,如果下课就这样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未免太可惜了。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还我真贺卡,送你真情义”,笔者在课前就准备了一台彩色打印机,让学生把贺卡打印出来,然后课后赠送给想感谢的人。实践证明,这个环节在课后又掀起了高潮,很多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将自己的贺卡打印出来,有的学生送给教师,有的学生送给父母,有的学生送给帮助过自己的朋友。显然这样的德育是有效的、积极的,使学生的情感得以真正表达和落实。课后学生赠送贺卡来传情达意,不仅升华了学生的爱和情感,而且达到了教学目的,延伸了课堂教学,更让课堂插入爱的翅膀飞入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也成为积累素材的课堂。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落实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深刻把握教材大纲和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挖掘德育素材,课内外进行有效结合,自然地渗透德育内容,能够在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提升中学生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实现中学生健康的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和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刘生会.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7).
[2]宋明.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6(4).
[3]王志刚.浅析网络平台下实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和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