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赵丹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各个教育主体的共识。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科的建设者和研究者。而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管理出现了的一些新兴的问题,这对这就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状况非常不稳定,部分学生叛逆的心理。因此,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找到针对性的解决

赵丹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高林村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各个教育主体的共识。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科的建设者和研究者。而且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管理出现了的一些新兴的问题,这对这就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状况非常不稳定,部分学生叛逆的心理。因此,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找到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35-01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各个教育主体都应该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教育主体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帮助学生获得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班级是教学主体进行教学和管理的基本组织之一,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重要角色在,影响班级管理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注重班主任这个岗位职责,而班主任也应当有针对性的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找到针对性的改进策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1]。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
        1.班主任缺乏和学生的互动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牢牢占据着主动性,而且部分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习惯用权威性和命令性的口吻来指导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对班主任是没有亲近感的,甚至存在一定的畏惧情绪,因此,即使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他们也不愿意和班主任进行沟通。有些班主任虽然具备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意识,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往往敷衍了事。因此这种沟通是没有明显效果的。
        2.初中生处在青春叛逆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处在十二岁到十六岁之间的青少年,一般会存在着一定的心里叛逆问题。一方面,他们渴望自由独立,希望能够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但是又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情绪会蔓延到学习当中去。很多学生会对学习和交往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相比于小学生,初中生有的更大的管理难度[2]。而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他们还不具备明确的是非辨别观念,往往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抽烟、上网、酗酒等等。所以说,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3.班级管理中缺乏家庭的参与
        家庭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之一。


而且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班主任。将目光集中在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就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解决,而且缺乏和家长的沟通,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状况是最为熟悉的,如果能够建立和家长的定期沟通机制,那么就可以,有的放矢的找到解决策略。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
        1.班主任应该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
        班主任应该正确的看待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反思和总结。首先,班主任应该对自己的管理素养进行提高,学习和教育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扭转自己班级管理的基本观点。其次,班主任应该应该对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改进。班主任应该积极的发挥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 ,展示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育者的形象。最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对于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支持。
        2.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管理工作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所以老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对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进行优化。因为,只有提升学生自我的情绪管理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得到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老师应该加强对班干部的指导,加强他们自我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为其他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提供经验。其次,班主任应该定期向学生们讲授情绪管理的内容。最后,班主任可以召开一些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当中提升自己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3]。
        3.班主任应当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很多班主任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往往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种评价方式是极其错误的,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入德、智、体、美等因素。从评价方法上引入定性和定量定量评价方法,这样一来,就能扭转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获得信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结束语
        初中阶段处在义务教育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一方面心理发展不稳定,而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容易受到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为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问题。所以,初中班主任应当积极的面对这些问题,找到针对性的策略。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问题的策略:班主任应该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班主任应当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荣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藏品,2017(04):225.
[2]王海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76.
[3]周胜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6(02):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