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陈菊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关键阶段,甚至可以说是化学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化学进行有效性的培养不仅是中考的要求,更是学生以后阶段的学习和人生发展的要求.而化学知识本身的枯燥性以及零基础的学习让许多学生都望“化”生畏了,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通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新学科成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陈菊   十堰市东风第七中学  420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关键阶段,甚至可以说是化学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化学进行有效性的培养不仅是中考的要求,更是学生以后阶段的学习和人生发展的要求.而化学知识本身的枯燥性以及零基础的学习让许多学生都望“化”生畏了,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通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新学科成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把握大纲  加强教研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31-01

        进入初三,不少学科开始复习,可对于化学来说,却承担着新授加复习的双重任务。新授搞不好,复习无从谈起;复习搞不好,中考无法交待。所以,这一年,是及其紧张的一年,是节奏感非常强的一年。我们该如何在短短的一年内做好对学生化学的启蒙教育呢?下面谈几点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吃透教材、把握大纲、紧跟中考动向。
        要吃透教材、把握中考动向,首先,要用好《考试说明》,《考试说明》的方向性非常明确,是复习备考的指导纲领,规定了这些内容:考试范围,主要说明学科命题依据;考试内容和要求,着重说明命题的知识点、能力点、能力层级;试卷结构,规定了试卷分数、考试时间、试卷内容及分数分配、试卷题型及分数分配、难易程度等。全面学习《考试说明》,力求使备考复习能够做到高屋建瓴,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教研,集体备课,树立整体意识。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会带来以下三个好处:
        1.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参考一些教学资料,备完整册的教学内容(也有的是 “今年抄去年”备课方式)。而现在,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来完成同一项任务,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2.集体备课能使我们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适应新课程新颖性和选择性的需要,仅靠一本教材和教参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除了可利用自有的一些资料外,能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就是互联网了。因此,我们将网上查找的一些信息进行整合,为组内人员共享,弥补了书本材料的不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3.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提升,就会有一次的收获。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组内人员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们化学组做到“六个统一”: 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包括课件、微课、视频等);统一听写和作业;统一单元检测试题。
        三、注重基础,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1.控制进度,打好基础。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是不可取的。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一改以往为了留出更多的复习时间而拼命赶进度的做法,适当控制进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堂堂清。比如第四单元第4节: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大纲规定2课时,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就分成5课时进行。这个知识点应该是学生的第一个分界点。如果这一关过不了,就会导致大量的差生,后患无穷。
        2.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课题堂45分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现在的课堂结构一般是:读书记忆+听写大约5分钟;处理作业10分钟左右,新课20分钟左右,课堂练习10分钟左右。这样一来一节课的教学手段就多样化:有背诵、听写;有作业讲解、答疑,新课有实验、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当堂巩固练习等。避免了单一的教学手法,给学生带来的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坚持听写,增强信心。
        即使课时再紧张,也要在新授课前对上一节所讲重点与考点知识复习检测,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对于刚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讲有难度又是必考知识,怎么办?针对“年年考,年年错误不断的情况”,我们只有多练多写。所以我们每次的听写都会穿插这些知识点,为搞好听写,第一天会告知听写内容,这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课下及时复习,上课前我还会给几分钟的时间记忆。教学常规的检查不兴偷袭,因为我们要的不是考倒学生,而是要通过考试或听写督促学生自主复习,掌握知识,所以提前告知听写内容是很有必要的。给足学生时间复习然后再听写,全班全对的比例自然就高得多,学生自信心更足。
        4.分散难点,逐步渗透。
        一堂课的成败,整个教学的得失,关键就在于是否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点,难点内容学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必须小坡度式地层层递进,划难为易,由易到难。比如:为了便于化学符号的教学,分散教学难点,教材中已经把符号分散出现。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让学生记忆一些在一、二单元出现过的化学符号,避免后续集中学习的困难。再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在第五单元,学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学生要一下子记忆11个前面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对很多同学来讲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们从第一个化学反应:红磷燃烧开始,直接要求学生书写、记忆化学方程式。还有很多知识点,指望一节课或两节课让学生吃透并掌握是不可能的。重要考点要在每天的教学训练中逐步渗透、巩固、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吴静 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05):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