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邓琳 李娇敏
[导读] 班本课程就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幼儿当前的需要、经验为前提,逐步孕育出有着本班特色的微主题,并在追随幼儿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建设起来的课程。班本课程应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要结合幼儿园现有的环境资源。班本活动中,教师以及家长都会给孩子们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以期释放幼儿的天性,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而且班本活动中,教师会加强对幼儿的观察与交流,家长们也会积极参与到其子女的成长中,所以每一个孩子都会

邓琳  李娇敏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一幼儿园   641300
【摘要】班本课程就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幼儿当前的需要、经验为前提,逐步孕育出有着本班特色的微主题,并在追随幼儿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建设起来的课程。班本课程应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要结合幼儿园现有的环境资源。班本活动中,教师以及家长都会给孩子们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以期释放幼儿的天性,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而且班本活动中,教师会加强对幼儿的观察与交流,家长们也会积极参与到其子女的成长中,所以每一个孩子都会获得相应的发展与成长。因此教师要以适宜性、灵活性、随机性以及延续性为原则设计班本课程,并将其加以科学实践,从而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班本课程;发展;成长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57-01

        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和开发主体,由师幼共同参与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班本课程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其“设计”与“实施”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其活动开展的过程是由“教与学互动而来的”。因此教师要以幼儿生活和学习中的需要为出发点,组织展开班本活动,并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获得新的认知。
        一、发现问题——班本课程主题来源于儿童
        班本活动中,幼儿是探索研究的主体,所以班本活动主题的设定当然也要以结合幼儿的兴趣以及发展需要。比如对于大班孩子而言,他们即将要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即将要走进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然而小学的校园环境,学习氛围以及课堂学习时间相对于幼儿园而言,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对于大班小朋友而言,小学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对小学生活既充满了向往又有一些担心,因此教师可以“我上小学了”为主题,组织展开班本活动。
        二、梳理原有经验——师幼共同讨论,确定初步规划
        当教师结合幼儿的兴趣以及需要确定好班本活动的主题后,那么就要与幼儿展开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幼儿已知的认知经验,并与幼儿共同确定好初步的规划,从而让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
        还是以“我上小学了”这一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告知幼儿:“现在你们都是大班孩子了,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是不是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期望呢?”孩子们肯定会做出相应的回答,或是表示出强烈的期望,或是表示对幼儿园生活的不舍,或是提出关于小学生活的问题。


当有孩子提出关于小学的问题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是啊,老师也很想知道,小学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它与我们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主动走进小学,了解小学生活,好吗?”
        当教师调动起孩子们了解小学生活的兴趣后,就要与幼儿共同讨论相应的方法策略。教师同样可以提问幼儿:“我们如何了解小学生活呢?”,然后引导孩子们说出询问小学生,亲自走进小学,网络搜索,询问小学教师等途径。当然,如果孩子们没有想到这些方法策略的话,那么教师就要做出相应的引导,从而与孩子们共同确定好探究方法与途径。
        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经验
        当教师与孩子们共同确定好探究方法后,教师就要引导孩子们亲自参与到探索活动中,从而让孩子们全程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并引导孩子们从中获得新经验与新认识。
        首先,教师要引导有条件的家庭,带领幼儿到小学内进行参观学习,也可以在小学教室外进行旁听,从而让孩子亲身参与到小学的课堂学习中,了解小学的课堂纪律。当然,如果幼儿园可以组织的话,也可以集中带领孩子们到小学内参观学习。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询问小学内的大哥哥、大姐姐或者是小学内的教师。比如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询问邻居家已经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了解小学内的学习内容,小学内的课堂纪律以及小学生的注意事项等。
        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搜索本地区小学的图片资料以及互动信息,从而让幼儿结合课件图片以及视频来进一步了解小学环境和生活。当然,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呈现小学的建筑图片以及上课视频或者是活动视频等。
        四、展示总结——交流分享学习经验
        探索活动中,孩子们肯定会对小学生活有相应的了解,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孩子们分享他们所了解的小学生活,并将其加以总结整理,使之作为班本活动的最终成果展示在所有孩子面前,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和成长。
        比如有的孩子会了解到小学的早上上课时间为8点,然后一直到8点40才会下课,上课期间不能随意走动,要认真听课,积极互动,有问题要举手(这与幼儿园是一样的)。而且小学是没有加餐的,所以孩子们必须要养成一日三餐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孩子们也会了解到小学的书本比较多,教师也会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所以孩子们需要自己整理书包,需要记住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等。而且家长们也会在活动中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要学会自己整理东西等,所以孩子们的自主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结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让孩子们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探索中,并有所收获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终究要走进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因此教师不妨引导他们提前了解小学生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林慧群.幼儿园主题班本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界,2021(11):86-88.
[2]吴雪娟.寄情于兴趣,成长于探索——浅谈幼儿园小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好家长,2018(1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