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入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郑利
[导读] 当前我国比较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那么将其融入在教育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及水平,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传统文化,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策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掌握传统文化,提升其文化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郑利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屈子祠镇楚南学校
【摘要】当前我国比较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那么将其融入在教育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及水平,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传统文化,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策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掌握传统文化,提升其文化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文化素养;深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53-01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其他学科学习及高年级知识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注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能够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及效果。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停留在表面,小学生只能够学习到较为基础的知识,教师没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出来,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学生也难以真正掌握传统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渗入,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内涵,认识到传统文化价值,将所学到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材中设计的每篇文章都可将教育专家编排意图展现出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明确教材的地位[1]。只有语文教师充分理解、掌握教材,并深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与指导,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教师对《游子吟》这一内容教学时,可先介绍诗人创作诗歌时的历史背景,由此阐释诗歌核心内涵,使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所处的窘迫境地,并体现出亲情的珍贵。其中“临行密密缝”能够体现出母爱可通过生活细节所表现出来,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明白生活中点滴存在着母亲的爱,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智慧对诗歌中的情感加以理解。教师在学生粒结构加以总结,是各种每一句、每一词都包含着母亲对于游子的爱,能够体现出我国历史发展中经久不衰的母爱,可引发学生共鸣,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教师在教学后可提出:“同学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报答母爱呢?”的问题,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这时可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在母亲节当天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通过自身行动将母亲生活负担减轻,并且可以亲手制作小礼物送给母亲,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诗词的内涵,并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体会传统文化魅力。
        二、营造良好学习传统文化的环境
        营造语文学习环境时应进行多方考量。


由于小学生较为贪玩,具有活泼好动、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以及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特征,但具备加强模仿能力,从而需要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参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需要结合教材进行创新,并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熏陶。教师通过相应条件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室后黑板上写或者画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可以在教师四周张贴寓言故事以及名人故事;可开展文章投稿活动;组织学生制作传统文化相关手抄报。这能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所具备的核心内涵。比如对《梅花魂》这一课教学时,语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梅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描绘梅花的诗词。这篇文章描写作者和家人的生活片段,同时表述外祖父对国家的思念之情。但是因为小学生没有丰富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很难透彻理解其中深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思乡古诗、课文等进行比较,学生课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感悟情感,在交流中加深体会。教师也可在教学中播放一些爱国歌曲,由此烘托气氛,使学生领悟对于祖国的热爱情感,以此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三、打造多种传统文化学习平台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也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平台中学习到自己感兴趣或是教师推荐的书籍。学生在假期或是课余时间读一些我国名著,在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文学美;可参加征文比赛,学生可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领悟;可参加传统文化馆及博物馆,使学生通过文字、图片、事物和讲解员讲解结合的形式深入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使自身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可开展相关游戏,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前玩击鼓传花说传统文化及成语接龙等游戏,使学生在玩游戏时掌握更多相关知识;可通过小练笔以及日记等形式对于课文有关的传统文化进行预习和总结[2]。例如对《月迹》这一课教学时,可提前几天让学生在晚上观察月亮变化情况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请学生分享,学生也可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并且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与月亮相关的神话故事,讲述给学生听,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教师可引导学生们在课后互评日记,了解对方的观察结果以及具体表述,由此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需要表扬记录观点鲜明的学生,鼓励那些表述不清或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并引导其完善自己的文章。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能够更积极地学习和探讨传统文化,并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非常重要,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及文化素养,还可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入,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将其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维.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渗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2):30-31.
[2]康碧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新课程,2021(20):184-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