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陈小安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陈小安
[导读] 英语科目的学习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有难度,很难把学过的英语知识用到阅读中,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思维导图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英语理论知识体系,提升了学习效率。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陈小安   深圳市龙华区鹭湖外国语小学  广东  深圳市  518110
【摘要】英语科目的学习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有难度,很难把学过的英语知识用到阅读中,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思维导图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英语理论知识体系,提升了学习效率。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60-01

        英语科目是知识点关联性很强的科目,但是小学生逻辑思维还是较弱的,所以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难度。思维导图是一种体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分散的知识按照不同层次和类别总结到一起,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实践表明,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因此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夯实学生的词汇基础,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词汇储备,这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基础。由此可见,词汇量的加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词汇记忆和积累对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词汇的时候只是死记硬背下来了,不会很好地运用,并且很容易忘记。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要重视对词汇的教学,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阅读材料中的重点词汇呈现出来,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词汇之间关联起来,进行深入地讲解,帮助学生去记忆。然后再以重点词汇为中心,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语句的展开,与文章的段落内容练习起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内容。[1]
        例如,教师在进行大猫绘本中《Good fun farm》一书的阅读教学时,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鸭子的奇思妙想引发的趣味农场的故事。虽然这是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插图,帮助学生去理解故事的内容,但是光靠看图,学生无法准确地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绘本中的重点词汇列出来,比如其中包括的各种小动物的英语单词,足球场等地点的单词,通过图片和这些单词对应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先进行学习。然后再利用书中的内容将这些词汇连接起来,让学生能够顺畅地了解故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对话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过程中都需要掌握的技能,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要注意对“说”的运用,让学生采用对话练习或者表演的方式将阅读材料的内容表现出来,督促学生更加专注地进行阅读,并更好地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强化对话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找出阅读材料中关键词组或中心语句来,然后让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词句进行展开和联想,设计出一组对话来,并和同学进行对话练习。[2]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Horses’holiday》绘本的阅读教学时,在组织学生学习了马如何度过快乐假期的故事以后,教师就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将“holiday”这个词发给每组学生,然后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过假期的故事,制作出一个以“holiday”为中心的思维导图,列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等,写出几组简单的对话,并在组内进行对话练习。
        三、利用思维导图与自主探究法结合,激发学生阅读探究兴趣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探究。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和自主探究法来引发学生对阅读课堂的关注度,提升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自主探究法是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定问题以后,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就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来展现探究的结果,创建形状与框架各不相同的导图结构。以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主要层次节奏的把控,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将思维导图合理地融入到课堂中来,利用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将英语知识有逻辑地关联起来,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打好英语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芳.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与探究[J]. 软件:电子版, 2019, 000(005):49.
[2]饶俪婷.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5):2.
[3]张建祥, 伍海云.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科学咨询, 2020, 000(024):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