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认知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伍冬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动,在当前的小学教育环境中,音乐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重视起来。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我们认知当中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素材都是歌曲、节拍、作品等,所以在对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经常有人表示“无法标新立异,无法体现个人风格”。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变,以此来免除日常创作的烦恼,进而能够让自己的音乐创作能

伍冬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北街小学校  618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动,在当前的小学教育环境中,音乐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重视起来。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我们认知当中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素材都是歌曲、节拍、作品等,所以在对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经常有人表示“无法标新立异,无法体现个人风格”。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变,以此来免除日常创作的烦恼,进而能够让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审美认知;小学音乐;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74-01

        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应用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对所学的内容作出全面且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带动学生的思维发散水平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以此来带动学生理性思维的建设与发展。
        一、设定音乐学习主题,建立学生审美思维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思考,如何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班级的内向学生群体中,并应用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基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执行相关教学方案,以音乐学习素材为内向学生开辟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另外,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对课堂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做全面的设计,以此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强烈的代入感与浓厚的音乐氛围。
        例如:在音乐课本中,有很多音乐内容都具有主题的性质,其中部分还体现出了游戏的性质。所以,教师可以将之利用起来,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逐渐打开学的内心。例如,在学习《打巴掌花》的时候,因为该歌曲非常富有节奏感,此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通过“互相拍”的游戏方式对其进行学习。若需要在演唱的某一部分特别提高声调的时候,教师可将这一节拍的动作设计的大一些,以此提醒学生演唱的节奏。所以,教师一定要让音乐课堂的开展像是一场“音乐会”一样多元与盛大。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解放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是学习”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基于艺术引导需求,创设课堂审美情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时候,需要通过感情引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与教育。基于此,学生能够在情感延续与情感认知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传统声乐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能够为学生的后续艺术文化学习带来有效的帮助与支撑。而且,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学生可以在教师应用的“动之以情”的模式下,逐渐的提升个人对传统音乐知识学习的感知能力,且能够对其作出更深入的研究,进而实现艺术造诣上的发展与建设。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需要从传统音乐的艺术角度展开分析与讲解,以此突出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素养,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能够基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实现对学生直抵心灵的触动,且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以及声乐学习方法。在此,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歌曲对学生进行演唱方法、演奏方法等多种模式的阐述与解释,进而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不同,以及传统音乐独有的特色与魅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审美认知
        音乐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如,在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教学的时候,其课程本身的文化价值要大于课程的艺术价值。但是音乐课是一个例外,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共存的,也是互相疑惑的。众所周知,音乐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而且在不断地分裂、合并、创新等。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教师可以将以往的“教唱”教学模式改变为多媒体引导教学模式。如,学生在学习《欢乐颂》的时候,会看到多媒体视频中的交响乐团对其弹奏的激动场面,也会看到钢琴大师对其弹奏时候的恬静与坦然。此时,学生会对歌曲本身有一个不同的认识,且会对歌曲的意境产生一定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学生便会将自己带入到其中,且会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让学生在既定的教学范围内学习音乐、认识音乐、思考音乐。因为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在于,音乐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这对于教师来讲是一个福音。因为音乐目的性较强,特别是针对小学生,音乐课程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简单的演唱能力,以及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结合学生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的同时,严格把控以上三点作为引导方式,便能很好的带领学生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周瑾.我歌我唱,我型我秀——线上指导小学生个性化歌唱学习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4):169-170.
[2]章悠.结合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J].北方音乐,2019,39(24):192+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