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薛佑敏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薛佑敏
[导读]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发现,数学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为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重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薛佑敏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乡民族小学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发现,数学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为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重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010-01

        引言
        从教育的驱动力来看,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教师要分析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改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增强学习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况
        (一)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待丰富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会发现多数数学教师很少从数学教学过程中提炼数学模型,并且没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和实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却不能主动的思考数学问题。同时,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不具有趣味性,学生很难快速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学习节奏分析数学问题。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已经将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讲授完毕。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多是取之于课本,没有创新性。学生在跟随教师学习部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时,多不能迅速理解该数学知识点的本质,进而失去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机会。
        (二)学生的自制力差
        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制力差,从小就接触到了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容易被电子设备中画面感强、娱乐性强的内容所吸引,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降低,在网络的吸引下,他们更倾向于玩手机、玩平板,而不愿意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好的积极作用。比如,多媒体教学就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手段,教师需要将这一教学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到学生面前,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的乐趣。


例如,在“四边形”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教学课件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观察不同的四边形,以此提高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使其能够初步掌握四边形的特征,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有关四边形的数学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吸纳数学知识,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联系生活实践
        生活为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知数学的魅力,借此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应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引导学生,如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与计算相关的简单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例如,家中有18个鸡蛋,妈妈晚上做菜时用了3个,家中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此时,妈妈可将鸡蛋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借助计算、观察获得最终答案,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以致用。又以“统计”的教学内容为例,此节课要求学生对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三种统计量加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程讲解前对班级学生的身高加以测量,并对上述数据加以收集,学生在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时,会发现某一身高段的学生较为集中,因此,此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教师借助一系列的活动,可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能力、理解能力,这有助于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数学趣味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还是非常足的,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师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情况下,学生想在自身已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分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也完全可以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挖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比如在“图形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小学生掌握常见的图形,并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认识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对图形运动规律基本认识的过程中,也会使得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教师可以提出教学问题:“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需要用什么学具来证明?”,并让学生举手回答。学生会积极借助手中的学习工具来拼、摆出正方形的形状,并思考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在亲自动手拼、摆出正方形的过程中,了解到“正方形的四个边是等长的,且四个角都是90度”等内容。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正方形有哪些,并举例说明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思考图形的运动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的运动特点。学生在教师引导的数学情境下,逐渐认识了图形运动特点,也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各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推进实践教学、优化教学评价等各种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人生十六七,2020(05):93.
[2]徐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当代家庭教育,2020(03):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