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王少莉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需要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进行一定的结合,从而能够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应用进行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来实现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王少莉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杨武乡猛邦小学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需要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进行一定的结合,从而能够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同应用进行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来实现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小学高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08-01

        引言: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工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信息技术的课堂融合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教师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更应该注重对不同形式的课堂内容进行教学创新,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理论与实践的课堂教学结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来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教师应该进行一定的教学情境的设计,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设计的情境中逐渐进入到数学课程学习状态,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就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展开。教师:“同学们,大家看大屏幕。”教师提前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内容是教师把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在一个桌子上摆着。然后找9名同学出来做游戏,大家围着桌子转圈,当老师说停时,大家立刻停止转圈,去抢桌子上的西瓜,看一看谁没有吃到西瓜。教师:“同学们,为什么有一个人没有吃到西瓜?”学生:“因为9个人只有8个西瓜。”教师:“我们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那么每一份是多少呢?”学生:“是八分之一。”教师通过这样的一个网络游戏视频播放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建设,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能够对分数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够对分数的由来进行明确,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记忆,往往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这样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数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思维导图工具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数学知识点的总结,能够通过视觉的形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概括,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具有全面性地了解,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比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课程《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讲解结束后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带领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回忆。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主要是学习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大家可以进行对比性记忆。二者具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学生:“一般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长方体的棱长不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长相等。他们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和体积计算公式也不一样。”教师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的同时需要进行思维导图的完成,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总体的认知[[]]。
        图1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思维
        教师在进行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在进行解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思维困境,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进行解决,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课程《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学习。
        例题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cm,高为12cm,那么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
        学生在看到这样的题目时会思维比较混乱,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图形的呈现,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来解题。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进行图形的呈现,如下所示:
        图2 圆柱展开图
        教师:“题目要求的是圆柱的侧面积,也就是除去上下底之外剩下的部分。通过操作大家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学生:“长方形。”教师:“所以这道题把求圆柱体的侧面积转化为求长方形的面积,这时候我们可以发现,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体的高为12cm,那么长方形的长度是什么呢?”学生:“是圆的周长。”教师通过分析能够求出圆柱侧面积=2πr h=2×3.14×5×12=376.8cm2.
        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喜爱,还能够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全面认知,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注重对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从而有效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永录.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9(3):192-192.
[2]曹萌.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8(4):243-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