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杨龙
[导读] 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更加需要将艺术性的评价语言融入到中学语文课堂中,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客观的评价语言体系构建中传达教学信息,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奠定良好基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期间通过搜集数据、资料等方式提升其系统性和科学性。

杨龙   贵州省贞丰县长田镇长田初级中学  贵州  贞丰  562201
【摘要】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更加需要将艺术性的评价语言融入到中学语文课堂中,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客观的评价语言体系构建中传达教学信息,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奠定良好基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期间通过搜集数据、资料等方式提升其系统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综合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6-067-01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语言缺乏鼓动性
        许多教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缺乏理论学习和分析,进而使得评价语言缺乏一定的鼓励性,在评价内容上更多呈现的是随意性,进而将使得语文教学评价缺乏实质性的目的,学生在接受评级的过程中也尚未能激发学习兴趣,这将使得评价语言的效果难以得到凸显。
        (二)评价语言单调、贫乏
        现阶段语文课堂评价者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在回答问题以及成果展示完成之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而自身的想法以及对他人的评价尚未能够得到重视,进而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语言大多是“很好”、“真棒”、“太
        厉害了”、“不错”、“你真了不起”、“太好了”等等,使得这些语言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的激励效果,学生也难以从评价语中找出自身的问题与优点。
        (三)评价标准未体现个体差异性
        学生在知识结构以及接收能力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就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评价。然而,现实中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依然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划分,对于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往往获得鼓励性评价,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尽管在付出努力后没有取得进步也难以得到教师的鼓励评价,进而使得知识水平处于中下层的学生难以提升自身的积极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使得评价的效果以及目的难以体现出来,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不利之处。



        二、对建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议
        (一)注意评价时机具体情况,展开具体评价
        良好的评价时机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对评价时机进行选择,进而为优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在问题提出之后灵活地选择时机进行解答,进而为优化教学评价的整体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呈现一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而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当前的世界并对语文课文进行阅读,期间教师在初中生朗读相关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阅读以及做笔记等情况做好适时评价,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做好相应思考的基础上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可以引导不同的学生对课本上的不同自然段进行朗读,教师可以更加其对字词、重音以及情感等朗读元素进行评价,进而促使其能够在评价语言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善用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优化评价语言艺术性
        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生,教师都应该把对他们评价的语言艺术纳入自己的能力范畴,而对于初中生来说,除了保护他们的自尊,发扬他们的自信以外,更重要的还是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激励性评价而言,这三者都是无法抛却的手段,而来自教师的一个健康且积极的正面评价,也是需要讲究语言的运用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时,并不能只局限于单纯的肯定词汇,这会让初中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敷衍,自然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不重样的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是动态且显著的,能够让教师不再千篇一律的评价的,自然也就能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成就感,也能让他们更有学习的动力。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融入,由此使其能够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下强化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进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良好基础。评价内容应该涵盖语文知识教授的规范性以及专业性等多方面,同时,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次不同,评价内容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例如,在语技能方面,初中生应该侧重于学生语文知识习惯的养成,在学业水平方面,初中生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手段与形式,进而使得初中语表达的效果得到优化。课堂评价则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循环式的方式反复嵌入到教学和学习的检查中,进而及时准确地调整不同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课堂评价语言综合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评价鼓励性不高、评价语言单一以及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进而促使能够更好地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为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文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亚太教育,2015(18):47.
[2]李唐朝.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2):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