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   作者:朱所琴
[导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在高考的压力下将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而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基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的情况中,将需要针对其中的影响因素做好分析,进而为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朱所琴    昆明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在高考的压力下将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而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基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的情况中,将需要针对其中的影响因素做好分析,进而为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60-01

        1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高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内,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但心理还处在幼稚阶段,很容易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的情况下,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容易产生问题。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的趋势。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低。这些学生中,高三年级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一、高二学生。或许是因为高三学生的学业紧张、考试压力大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较高。另外,另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1990-2004年15年间呈持续下降趋势,2004年以后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我国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长期低下。因此,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并加以改善。
        2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
        2.1 个体因素
        2.1.1 个人接受能力差异
        高中生正处于心理较为敏感和脆弱的青春期,同时在尚未拥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将使得学生自我抗压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而在难度较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同时在强度较大、频率较高的数学测试中也将出现一定的焦虑和烦躁心理,进而将影响其整体水平的发挥。
        2.1.2 个性特征差异
        人格稳定性高的高中生,其在抵抗外部环境压力时具有较高心理健康水平。每个个体面对压力时,应对方式的不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有很大差异。有些承受不住压力,疲惫不堪,消极逃避;有些人正以压力作为动力。主动、高效反应。良好的正面人格结构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外部环境,从而实现身心内外和谐。
        2.2 家庭因素
        2.2.1 家庭环境
        结果表明,家庭环境中的物质环境、家庭精神环境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家庭环境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越高,就越容易出现低级无助等消极心理问题,这可能与他们对社会物质支持的认知不足有关,物质支持的缺失也增加了学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环境控制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毋庸置疑,家庭精神环境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状态。总体气氛融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高中生心理发展。同理,家庭单亲家庭、不良家长关系对孩子们的积极情感帮助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地得到精神供给来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家庭单亲家庭、不良家长关系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有重要影响,很多这样的家庭的学生易产生孤独、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
        2.2.2 父母教养方式
        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民主性溺爱、冷淡、专制、专制、父母教养方式等,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父母过度重视教育,又易导致高中生较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采用民主教养方式,高中生能获得更多的尊重关怀,并能在父母积极肯定与积极行动中建立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无意识高中生。



        2.3学校因素
        2.3.1 学校的管理和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同时其心理状态还将在多次的数学测试以及高考下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高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关注力度,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由此在缺乏针对性指导的过程中将会导致大量心理问题的出现。
        2.3.2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有: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物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宁静、整洁的物理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良好的校园环境也能为大学生提供美的心理滋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校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但是,学校班级风不佳,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3.3 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正面影响。师生关系与同窗关系是中学生人际支持的一个重要资源,它有助于学生应对压力,维持他们的心理健康。
        2.3.4 教师因素:
        教师的人格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言语行为、认知等方面对学生有影响,不重视科学教学方法的融合、采用偏激教学法等,会使学生感到过度紧张、过度焦虑。个别教师道德素质低下,加重了其对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因此,不可忽视老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2.4社会因素
        2.4.1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每一位社会人。首先,不同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如今多元、开放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充满了各种社会文化价值观。消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近年来,关于金钱至上、阅读无用等观点,对青少年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而“高考至上”的社会文化观念也将容易造成家长、学生三方对学生产生学业期望值过高的不满情绪,进而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身心紧张状态,进而导致焦虑失眠、注意力衰退厌学、学习恐惧等一系列身心问题。
        2.4.2 社会舆论传媒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命观念、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众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具有积极性,也具有消极性。高中生的人生经历有限,很难分辨是非。媒介既可以传递积极的真实信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又可以通过传播不健康的虚假信息,给学生带来不良心理影响。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心态面对高考的重要保障,尤其在学习难度增大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在面对高考压力下将极易产生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状态,由此将难以促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动力参与到高考内容学习中。而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其更加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化的途径促使学生能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进而为提升高考备考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丹,权治行,艾梦瑶,宗春山,许建农.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9):1402-1409.
[2]郝萍,潘彦谷. 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 教育科学论坛,2020(28):77-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