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文化、润泽童年——寻访山水之间,探索园本课程建构之路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冯晶
[导读] 在“爱润童心、乐成于信”办园理念的引领下,都江堰市中信幼儿园以“水润都江”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为主要抓手,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创设自然、和谐、充满童趣的环境,突显游戏特色,以培养“身润;心润;智润;艺润”的灵动儿童为育人目标,使每一位孩子在爱与自由的游戏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滋润雨露、健康成长。

冯晶   都江堰市中信幼儿园  611830
【摘要】在“爱润童心、乐成于信”办园理念的引领下,都江堰市中信幼儿园以“水润都江”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为主要抓手,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创设自然、和谐、充满童趣的环境,突显游戏特色,以培养“身润;心润;智润;艺润”的灵动儿童为育人目标,使每一位孩子在爱与自由的游戏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滋润雨露、健康成长。
【关键词】探索  童心  本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86-02

        中信幼儿园地处都江堰市,区域内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水文化名胜古迹、水文化风俗节气,关于李冰治水的儿歌与传说数不胜数。2019年始,我园在成都市教研规划课题《基于儿童生活世界的“水文化”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引领下,在都江堰被立为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展了都江堰本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
        一、园本课程方案建构之思
        我园一直着力思考课程的顶层架构:如何将水的美好良善的寓意与办园理念融合?如何将水的品质解读于教师素养、儿童发展之间?如何将本土文化在儿童的生活、游戏里呈现?
        我们的课程理念“水润都江、童心同行”具有以下三个方面内涵特征。
        天时——顺应儿童生长之序
        润:指向“生长”,《周易》有云:“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体现幼儿教育“润物细无声”、“长程”、“常态化”的教育过程。
        地利——结缘地域资源之利
        体悟文化:幼儿扎根于都江堰本土文化,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通过多种感官参与体验活动,在无形中形成仪式礼节、风俗节气、社会规范与文化价值等文化要素的认知,并整合与内化到自身经验中,产生精神上的归属感与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人和——师幼共构课程之行
        课程随行:课程从幼儿的需求与兴趣出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支持幼儿的探究,助推幼儿成长。教师与幼儿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中共同成长。
        课程愿景——在“爱润童心、乐成于信”办园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以“水润都江”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为主要抓手,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创设自然、和谐、充满童趣的环境,突显游戏特色,以培养“身润;心润;智润;艺润”的灵动儿童为育人目标,使每一位孩子在爱与自由的游戏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滋润雨露、健康成长。
        二、园本课程建构之策
        随着实验区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幼儿发展为本”逐渐成为老师们的教育信念,都江堰本土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有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工匠精神和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价值取向以及悠闲适意、择善而从的社会心理,更有清新活泼、崇尚自然的审美思想。我们对于“儿童视角”的理解也在不断丰富:“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我们除了要‘看见’孩子的世界,还要让孩子去‘看见’真实的世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取经验。因此,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都是促进其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课程资源。
        1、全面收集、整理本土资源。
        我们成立课程资源研究小组,层层分工,充分挖掘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资源,跟据其类别建立电子资源库和文本资源档案。
        都江堰的本土自然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但收集的资源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为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我们通过反复教研,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和《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要求,确立了四个原则来选取课程资源和内容。



        首先是兴趣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教师要注意观察、善于捕捉幼儿兴趣点,选择对幼儿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资源和内容。
        其次是可操作性原则和支持性原则。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选择便于幼儿探索的内容和材料。同时当现有材料不充分时,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包括调动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去支持幼儿的学习。通过调研和与幼儿交谈,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各种好玩的游戏、各种小吃以及动植物和建筑物十分感兴趣,因此,我们对课程资源作进一步筛选和梳理,选择从幼儿最熟悉和喜欢的饮食、动植物、街坊、建筑、民俗等入手开展活动。
        三、园本课程实施之道
        (一)多元——全面立体的环境
        瑞吉欧认为,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容器,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我们支持幼儿建立与外环境的联系,去看见“世界”。通过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或者亲子活动的方式让幼儿走进都江堰市各景区,在各类博物馆、文化馆中观察倾听,在街坊巷道中穿梭留连,在美景美物美食中体验打卡……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感受都江堰的风土人情、物候特产,体验都江堰独特的传统文化。
        其次,师幼共同创设园所“水润都江”环境。
        1、创设“水润都江”公共环境。
        如:长廊、石趣园、水趣池、杨柳河坊等等。比如,在杨柳河坊游戏区建构过程中,所有游戏主题都是根据幼儿西川生活模式自主生成的。教师充分尊重幼儿想法,采用谈话、投票的方式,选择幼儿即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合,鼓励幼儿绘制计划单,共同收集材料,创设了“古堰中医馆”、“赵卖面”、“柳河茶座”、“熊猫剧场”等12个游戏区。
        2、创设“水润都江”功能室环境。
        我们按不同领域分为“玩转都江、创客都江、水墨都江、故事都江”四大版块。比如“玩转都江”就包括民间体育游戏区、深淘滩低作堰、登高青城、茶马古道、绳趣多、足球小将和沙水区七大区域。
        3、创设“水润都江”班级主题墙和区角环境。
        比如大班组开展“好一个都江堰”主题活动,主题墙会随幼儿兴趣与需要适时更新,同时随着主题的开展不断丰富和延伸,呈现整个活动的线索和内容。师幼共同收集本土材料设放到区角中,比如投放李冰治水相关图书到语言区、绘画龙和故事情节的图片、收集相关图片进行拼合等等。
        (二)浸润——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是我们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划分为“水润都江”织网式主题课程、“遇见都江”传统节气课程、“玩转都江”民间游戏课程、“创客都江”项目式课程、“故事都江”经典文辞课程和“水墨都江”节术课程,六大核心模块相互联系、相互承接。
        (三)共融——携手合作的家与园
        幼儿教育中,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一系列课程与活动少不了家长的参与。为此,我们鼓励孩子们带着家长一起走进都江堰,一起玩水乐水,希望通过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在宣传我们水文化课程理念的同时,增强家长对我们的情感,形成合力,让文化与课程落地生根。如:“亲子玩水乐”、“古堰七天乐”、“自制家乡故事书”等,带有一定的创意性、开放性。
        山水文化,是一盏灯。照亮的,是教育者的眼,孩子的心。然后自我照亮,自觉觉他。我们深深知道,在以园本课程和文化共建引领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在幼儿教育和课程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地经验和成果都处于起步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感恩当下、共建未来。
【参考文献】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