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黄静群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黄静群
[导读] 随着新课标全面实施,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述教材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例,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进行了一番阐述和说明。

黄静群   广西岑溪市三堡镇三合小学  543200
【摘要】随着新课标全面实施,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述教材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例,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进行了一番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媒体技术;趣味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85-01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行为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式学习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然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人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来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可分为三组:一是为学习新教材铺垫的问题组;二是数学知识的逻辑化问题组;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组。这三组问题相互联系,形成结构性问题组。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降低对数学的排斥
        当今社会,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常见的生活场景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进行思考、探究,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当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排斥。
        例如,以“多位数乘一位数”为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法则,如果教师在一上课就对学生讲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按照计算方法解决教材习题,会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数学教学。因此,在讲述教材内容时,我先为学生创设了以下情境:同学们,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学校决定组织大家去游乐园游玩,经统计有27名学生要去游乐园,已知游乐园的门票为8元/人,现在老师带了250元,够学生的门票费吗?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列出了算式:27×8,并想办法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例如有的学生采用了估算法,即27≈30,30×8=240,27×8≈240,240<250,得到了最终结果。最后,我让学生讨论了彼此的解题方法,思考了以下问题:如果因数是三位数应该怎样解决呢?并为学生引入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应用新知识去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样,教师通过结合生活,为学生创建了生活化的情境,不仅使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动力,还使学生熟悉了课堂,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恶。



        三、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解决几个问题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学生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过去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指导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反思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让成功的学生增强自信,让未成功的学生得到鞭策,让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得以张扬。
        四、合理选择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了解一些特殊方法,构建起问题解决的方法体系,使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灵活选取最适合的解决方法。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我们让学生先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要计算出鸡和兔的只数,可以采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列方程……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再对这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发现假设法的使用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学生容易将鸡和兔的条件混淆。“列方程”学生容易理解,但是解方程的过程比较难;画图法也容易理解,但有一个缺点,总量不能太大,否则画图就非常麻烦。而数形结合的“列表法”虽然方法比较繁琐,但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当情境、数据变化时,“列举法”依然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五、开展趣味性活动,提高解题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龄段,喜欢有趣味性的游戏、故事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为学生开展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地学习乐园,还可以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一丝活力。
        例如,以“因数与倍数”为例,在为学生讲解了教材内容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能快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吗?为了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为学生设计了“找朋友”游戏:我先将不同的数字以及每个数字的因数写在了不同的卡片上,然后,我说出一个数,例如18,让一名学生去找它的“朋友”,其余学生对这名学生找到的“朋友”进行了评判,判断了这名学生找到的“朋友”是否正确,让这名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改正,这名同学“找朋友”结束之后,下一名同学继续接力去找另一个数的“朋友”。最后,在游戏结束之后,我让学生结合游戏,相互之间进行了交流、探讨,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例如,有的学生用整除的方法,快速地找到了一个数的因数。这样,教师通过设置趣味性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解决了数学问题,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活动当中。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不要急于给学生提供各种解决方法,而应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构建解决问题的步骤模型,完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系。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自主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9):30-37.
[2]孙劲松.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指导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5,(A2).
[3]苏巧真.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