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本课程《董振堂》的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宋建强
[导读]

宋建强   河北省新河县王府中心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33-01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它意味着一种理想,一种革命者对未来远大的理想;它意味着一种赤诚,一种先锋队对民族前途命运的赤诚;它更意味着一种牺牲,一种共产主义者大无畏的牺牲。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以及习总书记的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深入挖掘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广大学生,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董振堂是红五军军团长,是河北省参加过长征的最高级别红军将领。他从宁都起义到保卫苏区、铁流后卫,再到血洒高台,无时无刻不显示出一个共产党人忘我牺牲和顾全大局的精神。但由于历史原因,对他的事迹宣传不够广泛。而董振堂将军就是我们新河县西李家庄人,西李家庄又在王府中心校辖区内,得天便利的条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红色文化素材。课题组成员通过商议决定开发校本课程《董振堂》,让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的着眼点,这一提议很快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西李家庄的董振堂将军祖墓、将军故居等宝贵的人文资源同时也为我们开展红色文化提供了物质支持。
        我们走进将军诞生的地方、走进董振堂事迹陈列馆等地进行采访,然后分工合作、搜集整理并反复修改定稿。教材主要围绕将军光辉的一生分六部分展开:追求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血洒高台、光照千秋。为了确保教材的完整和真实性,编写小组还专门拜访了董振堂将军长子长孙董乃煌老先生。老先生对为家乡的学生编写校本教材很是感动,对初稿从认真审定,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补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为教材写了序言。通过半年的时间和上下一致的努力,我们的红色校园文化读本《董振堂》2018年六月出版了。随后作为教材在学校高年级学习使用,把红色文化系统的教育学生。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在各班进行试卷调研,将学生的反馈意见统一整理后,对课本进行了完善。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还先后两次从石家庄邀请董乃煌老先生来我校举行将军事迹报告会。董乃煌先生讲述了将军过草地掩护红军女战士生孩子、一条毛毯的故事、战马的故事。生动、感人的事迹反应了将军革命的目的以及与朱老总、周总理之间的革命友谊。报告会上,学生发言谈感受,并且集体宣誓: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振堂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除此之外,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红色故事比赛”、“我向将军说”主题班会,让校本教材中的红色文化深入到学生心底。
        不仅如此,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选出各班学生代表有组织的去董振堂将军祖墓扫墓。走进墓地,学生们把自己制作的花篮亲自献到将军墓碑前,对将军鞠躬致以哀思和缅怀。这种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的牺牲精神,进而心灵受到触动,很多都留下了感动的热泪,红色教育播下了种子。
        习总书记把我们党的历史比作“教科书”“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董振堂将军高台英勇就义已经80多年过去了,但他刻苦读书、追求光明、戎马倥偬、奋斗一生的光辉事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我们更因该拿来教育一辈又一辈的青少年学生。他表现出的舍小我顾大局的全局观念和血战到底的战斗精神也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光阴带走几辈人的青春年华,却冲刷不掉历史的记忆;岁月改变了山川的容颜,却磨灭不了先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撷取一段历史记忆,踏寻革命岁月的足迹,是对先烈的一种怀念,对下一代的心灵洗礼,更是对无数像董振堂将军一样的革命先烈深情的致敬,每一次牺牲都应当铭记,每一位英灵都永垂不朽!
        把校本教材的红色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注:本课题系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编号1701239)的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