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房继娥
[导读]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使用微视频资源的必要性,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初中教师借助微视频资源及时改善教授方式,分别将其合理利用在课前、课中与课后,在有效结合教材优化教授水平,从而提升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

房继娥   天峨县长安中学  广西  河池  547300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使用微视频资源的必要性,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初中教师借助微视频资源及时改善教授方式,分别将其合理利用在课前、课中与课后,在有效结合教材优化教授水平,从而提升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
【关键词】微视频资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66-01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使用微视频资源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课程教学标准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该课程蕴含的逻辑思维主要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其主要为了培养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借助微视频资源的直观感能极大提升其感受,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针对当前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在改进过程中教师需利用多种辅助手段,而微视频资源则能较好地带动课堂氛围,主动调动中学生的情感,逐步改善其情感态度,同时,借助微视频资源还能延展教学内容,拓宽中学生视野,且将诸多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内容,及时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在优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升其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在中学校园地逐步渗透,教学主体已发生较大转变,作为课堂的辅助者与引导者,教师教授的主要目标为增强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其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应围绕该目标。依照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征,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只有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课堂参与积极度,学习效果才会更为显著。采用微视频资源能让中学生直面当前的情感体验,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才会更为深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增强其思考与探究能力。因此,运用微视频资源能较好地找到符合中学生发展的认知规律,打造出一个更为愉快与民主的课堂,继而改善其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多数学校紧跟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改进,但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显单一,简单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结果,即学生取得的分数,而忽视了该课程的教学过程,由于其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下,其困难难以得到快速解决,降低学习效率。
        (二)教学理念传统
        在教授手段上多数教师都有较大改进,但其教学观念仍较为传统,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已根深蒂固,中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发生较大变化,应更加关注其学习状态与过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此外,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多数教学内容都来自生活,因而生活化与实践性才是该课程的正确教授理念,只有完善教学理念才能提升教授水平。



        (三)信息技术使用频率较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到校园中,但部分教师仍只将其作为教学上的辅助工具,应用信息技术的频率较低。由于教师采用微视频资源的能力较弱,其授课过程较为枯燥,过多的理论内容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微视频资源的实际运用
        运用微视频资源能有效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知识,也能改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在课前设置不同类型的情境,并通过微视频展现出来,比如,在教授《社会生活讲道德》前,教师可设置对应的教学目标,即通过视频中的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现社会生活道德的具体形式,继而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一般来讲,教师在课程教授期间要完成两个目标,即传授知识与突破难点,在开展正式授课前,教师就需利用视频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与设计,依照传授目标分成不同层次,并带有针对性的教授该课程。比如《责任与角色同在》课程中采用微视频,首先,在设计该课程时其教学目标为利用感悟或体验等多类活动来改变其生活态度,使其养成自立自强、勇担责任的基本观念。在开展正式教学时,教师可将其设计成两部分,即个人在社会、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每个人的责任,在教授第一部分时,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观看完与之相关的视频后饰演不同角色,如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学校中的“教师、学生”或社会中的“管理者、员工”等,除了借助视频外,中学生还可加入自己的思考,即明确各类人才的社会责任,从而对知识点有更深的感悟。
        (三)与合适的教学材料相结合
        第一,教师在设置微视频时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目标为能力、知识与价值观念,中学生只有完成相应目标才能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基于中学生的年龄正处在其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价值观念成了教师教授的重点,中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责任观念、生活规则、师长情谊与维护国家利益等,在开展此类课程教授时教师需借助微视频影响其情感态度。在导入微视频的过程中要设置问题,提升学生专注度的同时增加情趣,改善教学感染力,营造出较好的教授氛围。
        第二,传统教学法中教师在课堂上会灌输大量的知识,其不但降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助于其对知识的记忆,再加上知识结构的杂乱,严重影响其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在采用微视频资源后,教师可将其教材内容高效结合,通过此类教学方式优化知识结构,既能使知识的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增强学生的记忆点,还能使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更为具体、直观,改进其听课兴趣。此外,采用微视频设计课程结构还能提升课堂授课效率,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已愈加重要,相较于其他学科,此类课堂能为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运用微视频资源能有效改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考能力,改善教学中存有的问题,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仇亿. 微视频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 学苑教育, 2020, No.269(05):83-83.
[2]陈寒照. 微视频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 天津教育, 2020, No.608(11):48-49.
[3]陈云枫. 微视频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新课程(中学), 2019(8).
[4]刘玉霞. 微视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分析[J]. 读写算, 2020, No.1153(06):22-22.
[5]王世超. 用PPT及微视频搞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 教育观察(下旬), 2019, 008(007):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