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 贾启慧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贾启慧
[导读] 初中数学是重要的过渡时期,承接了学生在小学和高中时期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形成个人学习理念、学习策略的“黄金时期”。作为一门数理类课程,数学对学生的逻辑和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到积极思考、及时发问,不要总是等着被动的接受。主动提问能力是学生反馈内心真实想法并且进行积极思考的一种体现,符合数学课程对学生提升个人素质的要求。有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

贾启慧   曲周县第二中学  河北  邯郸  057250
【摘要】初中数学是重要的过渡时期,承接了学生在小学和高中时期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形成个人学习理念、学习策略的“黄金时期”。作为一门数理类课程,数学对学生的逻辑和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到积极思考、及时发问,不要总是等着被动的接受。主动提问能力是学生反馈内心真实想法并且进行积极思考的一种体现,符合数学课程对学生提升个人素质的要求。有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动提问能力;培养途径;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31-01

        虽然教师意识到了学生主动提问的重要性,也会时不时地提醒学生、鼓励学生,但是处于种种因素,比如害怕出错、性格内向等因素,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实际做到主动提问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他们宁愿将疑问埋藏在心底,也不愿意拿出来示人。长此以往,学生个人的思维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不够灵活、创新。因此,在了解了主动提问所具有的众多有利影响后,教师应该致力于找出阻碍学生主动提问的因素,并且对症下药,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做到主动提问、积极思考。
        一、利用问题导学法,引入教学主题
        问题导学法对于学生来讲十分受用,特别是对于数学课程来讲,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层层递进,积极思考,一步步接触重点。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少会与学生产生实时互动,更不会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往往都是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表面上看,似乎是节约了时间,然而,在实际上,却不利于学生内部潜质的发展。这就容易导致,一旦题目变式、变形,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了。学生没有形成应有的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更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引入教学主题,提供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导入教学,激起学生产生一个个的想法,刺激学生主动提问。在课堂伊始环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有理数”这三个字,然后让学生猜测其含义,何为“有理”?何为“无理”?经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学生便会产生思考,根据自己的数学底子做出判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再继续深挖下去,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尽情提出。这样一来,通过利用问题导学法,引入教学主题,班内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能够提起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问题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小学乃至大学的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交流,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课程难度较高,学生的思维发展会受限,难免会产生很多问题,而教师又不能每时每刻都出现在学生身边,为他们解决疑问。与此同时,再加上学生本身担心出错闹笑话,亦或是不敢提问等等因素,更加剧了学生内心疑惑的增加。长期下去,学生的疑问会越来越多,解题的效果会越来越差,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求助,不要将今天的问题留给明天,促进问题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性格特征为依据,对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并且指定一人作为小组长,负责统筹小组内的学习工作。在课堂上,教师要安排一定的小组活动环节,让每位学生都跟得上进度。因为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难免会走神或者跟不上进度,考虑到这一点,教师选择放慢速度、节奏,让学生及时梳理、整理,这便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课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相互督促,互相扶持。这样一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互帮互助,有利于促进问题解决。
        三、组织实践探究,养成问题意识
        组织实践探究是学生得以接触生活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让学生放松身心,舒缓情绪,摆脱平日里课堂当中的束缚。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看来,仅仅依靠传统中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了。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接地气”,教师就需要别出心裁的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在其中,学生能够充当一个思考者,并且求知欲得到激发。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探究,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主动性,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课外去进行实践探究,对本章节的“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进行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能够养成主动发问的意识,对某个数据的结果进行思考,然后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到了课堂上,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探究情况进行汇报,并且就疑惑点进行提问,请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加强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这样一来,通过组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养成较强的问题意识。
        结语:综合上文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可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从问题导学法出发,借助一个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主动提问”对于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优化问题设计,引入教学主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进行踊跃交流,将自己内心的疑惑说出来,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探究,让学生深入生活当中,亲身体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养成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秀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途径[J]. 新智慧, 2019, 000(010):P.130-130.
[2]熊志强.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中), 2019(1):1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