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过程化读写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   作者:邓建东
[导读] 通过阅读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初中生掌握更多写作所需要的素材,感悟更多文章的灵感与思想,但如果无法将感悟到的内容以文字形式进行转化,并及时进行巩固,就容易导致写作素材出现流失的问题。若只重视开展写作训练活动,而忽视阅读课程的开展,也会使学生由于写作素材的缺乏而使写作训练任务无法完成。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需要将写作课程与阅读教学活动相结合,发挥二者的优势,以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品质。

邓建东   贵州省贵定县第四中学  贵州  贵定  551300
摘要:通过阅读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初中生掌握更多写作所需要的素材,感悟更多文章的灵感与思想,但如果无法将感悟到的内容以文字形式进行转化,并及时进行巩固,就容易导致写作素材出现流失的问题。若只重视开展写作训练活动,而忽视阅读课程的开展,也会使学生由于写作素材的缺乏而使写作训练任务无法完成。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需要将写作课程与阅读教学活动相结合,发挥二者的优势,以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12-01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要求教师对读写结合的有机融合、知识联动有深入的研究,不能简单地融合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教师只有认识到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研究的意义,并应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一、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技巧
        阅读是初中语文的主体教学内容之一。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微妙联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想要让学生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其前提是学生能够读懂一篇出色的文章。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带动学生寻找文章中的一些经典的字、词、句,进行强调和解析,让学生明白哪些字词句用得妙,妙在哪里。在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讲解的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学生只有读懂了文章的妙处,才能学会应用这些巧妙的写作技巧,让作文更加出彩。
        例如,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经典段落和语句,并向学生提问,这些句段好在哪里。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进行归纳。这一过程,不但可以总结出文章的精妙之处,还可以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调动起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经典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经典句段进行创作,去描写自己父亲的故事。如此一来,学生将阅读课堂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写作,其写作技能和阅读能力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通过课外阅读加强读写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课外阅读是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要想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加强语文教材深入解读基础上还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加强读写训练。根据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新课标内容开看,要求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得低于四百万字。基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激烈。教师可以根据学年段向学生推荐诗歌、散文名篇、长篇小说等文学名著,也可以推荐各类书籍报刊,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范围与阅读视野扩宽。


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读写训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趣事,并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做好笔记。有部分学生在阅读课外读本之前认为鲁迅是一个冷冰冰、严肃、沉默的战士,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了鲁迅的其他作品,一方面了解了鲁迅笔下黑暗、悲惨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发现鲁迅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了海量素材,这样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往写作中“提起笔去无话可写”的问题。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内组织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进行交流,在该交流过程中,既是对课外阅读素材内容的回顾,也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外现,在一次次的交流中逐渐提升写作能力。如果宅在一些比较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读后感、续写、改写等多种方式的写作练习,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其中第一中学六年级学生、第二中学六年级学生、工人、木匠、牧师的身份将他们写的只言片语和短信进行扩写。在该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对全文内容有准确的掌握,并分析自己写信角色的不同,要使用何种语言、何种写作技巧,在写信的过程中既回顾文章内容,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引导学生鉴赏与感悟美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学生形成、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审美鉴赏是指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一般性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从多个角度进行品评的活动。在赏析和品评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需要应用读、写能力,从而进一步地发展读、写能力。所以,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常应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鉴赏与感悟美。
        以《老王》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老王的刻画,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展现出了人性美。感悟文本中的人性美,是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也是发展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主要方式。立足文本内容,我应用了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赏析。具体而言,在讲老王的不幸时,我先提出了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老王的不幸?”接着,我提出阅读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以老王的不幸为中心制作思维导图,将其不幸的其他内容作为二级框架进行整体分析,用一个字概括出老王的不幸。”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锻炼思维的过程。所以,学生会主动思考,深入文本中,探寻展现老王不幸的语句,通过感知老王的不幸,体会到作者展现出的对老王的同情。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思维作用下深入感知了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人性美,发展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切实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结束语
        语文作为重要的工具性学科,贯穿于孩子的整个学生时代。初中语文中的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入科学的教学手段,实现初中语文过程化读写融合教学,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以读促写,让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得到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玉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朱卫军.初中语文读写融合的教学分析[J].新课程(中),2019(03):66.
[3]欧学鸿.浅析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写融合课堂的构建[J].新智慧,2018(28):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