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鱼骨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曾小兰
[导读]

曾小兰    南充十中附属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208-01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要以教为主,这样的方式往往使学生听得很累,参与度不高,从而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课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也势在必行。思维导图的提出并运用到课堂中,打破了传统教学固有的模式,新的理念是一场革命,只有不断研究实践,才能真正让学生和老师受益。本教学案例中,教师把思维导图与所学内容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课例研究的是外研社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第7模块,本单元学习的话题是交通工具,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句型:1. How do you go to …? I go to … by…  2. Do you go to … by…? Yes, I do.\No, I don’t. 来询问和回答出行方式,同时还补充学习了询问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人的出行方式及回答: How does … go to …? He\She goes by…
        重点词汇有交通工具:bike、bus、car.、ship.、train、plane、walk,补充学习地名词汇:farm、zoo、school、park、Beijing、Shanghai、Dalian、Chongqing等城市名。学生们已经学完了本模块新授课内容,从他们的掌握情况来看,单个单词掌握还算很好,但是在小组合作练习一问一答时,大部分学生表达不流畅,往往一个句子要组织很久才能说出来,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张口很难。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都做了标准描述,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堂复习课,老师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Step 1. 播放一首交通工具儿歌:“Transportation Song”
        (设计意图:这本是一堂复习课,通过儿歌的引入,气氛更轻松愉悦,学生也能在旋律中再次加深对所学词汇的记忆。)
        Step2: 单词快闪
        (设计意图:单词快闪中,包括了本单元的交通工具词汇和地名词汇,其中交通工具包含了单词和图片,要求学生看到单词或图片能快速读出,强化学生对单词认读的练习。)
        Step3: 单词消消乐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想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设计有趣的活动,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设计单词图片消消乐,旨在建立学生英语单词和图片之间的记忆联系,改变以往背单词、再背中文意思等枯燥乏味的练习方式。)
        Step4: 听音、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连线,考察学生对本单元重点句型和词汇是否掌握,学生通过听音、判断每位小朋友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的。)
        学生完成连线正确率很高。老师充分利用练习材料,设计了另一个活动,绘制思维导图—鱼骨图,为下一个教学活动做铺垫。



        老师在黑板上画上这副鱼骨图后,孩子们都很好奇到底要学什么,后来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How does Daming go to the farm? 引导学生回答:He goes by bus. 同时老师把大明的写在了第一根鱼骨是上方,再在第一根鱼骨上写上farm,在对应的下方鱼骨上写上by bus. 接着,老师用同样的方法把Lingling的出行方式统计在了第二根鱼骨上。在统计第三个小朋友Sam的出行方式时,老师让学生来问另一个同学:How does Sam go to the zoo? 这时老师请第三个学生上台把zoo写在第三根鱼骨上,再请第二位同学来回答:He goes by car.再让第三个学生把car写在第三根鱼骨对应的下鱼骨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完成了一份“鱼骨思维导图”,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这些小朋友的出行方式。然后,两位同学一组,结合所学句型,一问一答练习刚刚绘制的思维导图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很少接触思维导图,更少接触英语的思维导图,我们运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路更清晰,更直观,从而减轻他们学习的心理压力。在老师绘制思维导图的全过程中,学生都很有兴趣参与到绘制中来,在小组练习时,由于更直观,学生在表达时心理压力小了许多,在展示的时候,难度没有直接让他们说那么大了,表达也流畅了很多。)
        Step5: 根据阅读短文,理解并绘制鱼骨思维导图
        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篇关于出行的阅读小短文,二年级的学生在拿到这样的短文,内心还是有些焦虑的,但是当老师鼓励他们尝试用刚刚学过的鱼骨图来梳理时,孩子们那种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欣喜,喜于言表。
        阅读材料如下:
        Hello, I’m Jazmin. I go to school by bus. I go to the zoo by bike. Beijing is a big and beautiful city. I go there by plane. I go to Shanghai by train. I go to Hainan by ship. I go to Dalian by car with my father and mother. I walk to the park.
        读完这篇短文,孩子们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独立完成了一副思维导图。学生再根据思维导图,说出了Jazmin的出行方式。整个展示环节,非常精彩,老师也惊叹于孩子们的口语表达提升很迅速。
        Step6. 绘制一张自己出行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学生学完了本单元重点内容,跟着老师学习了怎样绘制鱼骨思维导图,也根据短文尝试整理内容,绘制思维导图,那么也应该要尝试用这一方法展示自己的出行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并完成绘制,旨在培养孩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表达日常生活的事物。)
        当学生绘制完思维导图后,老师首先让学生在“班级口语展示活动”中,介绍自己的出行方式。然后,两位小朋友一组,各自拿着自己的思维导图,练习句型:Do you go to … by…? 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Yes, I do.\No, I don’t 来作答。
        通过本堂课复习课的学习,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也感受到了思维导图不仅对理清知识脉络有很大帮助,而且可以更形象、更清晰的把知识点展现在自己脑海和别人眼中。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如果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好英语语言并展示出来,还是比较难。但当他们借助思维导图,建立形象联系后,口语表达时就更自信,这也是提升他们口语水平的方式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