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袁仕红
[导读] 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制作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也能够帮助儿童更好的协调大脑、手指和眼睛的配合作用,对儿童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深远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美术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儿童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儿童成为美术手工制作课堂的学习主体,老师要充分发挥对儿童的指引作用,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避免采取“一刀切”

袁仕红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山镇中心幼儿园  442522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制作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手工制作课程的教学,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也能够帮助儿童更好的协调大脑、手指和眼睛的配合作用,对儿童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深远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美术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儿童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儿童成为美术手工制作课堂的学习主体,老师要充分发挥对儿童的指引作用,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章对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探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99-01

        引言
        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开发,同时还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从现阶段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手工活动教学重要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自身以往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幼儿教学中的手工活动教学。
        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要性
        手工活动能够让幼儿从书本知识脱离出来,让他们能够将自己所学所想通过实践进行表现。比如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提示来完成手工的创作,在这种情形下,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加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手工教学活动还能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新意识。在手工活动中,教师不是让幼儿完成千篇一律的模仿手工创作,而是让幼儿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象,设计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在这种情形下,能够让幼儿将自己脑海中的灵动想法全部表现出来,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再者,在手工活动中,教师还会让幼儿围绕着不同的手工作品来展开交流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艺术作品的美,有效发展幼儿的多元化创造思维。
        二、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策略
        (一)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教学中,可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对儿童进行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许多的优秀文化艺术种类,利用优秀的文化艺术因素,帮助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进行手工制作。比如,利用我国的皮影戏对儿童进行手工制作教学,可以在传统的皮影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动,选择儿童喜欢的动漫人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皮影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玩耍中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够满足儿童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也能更好的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培育更多接班人。



        (二)科学的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
        生活材料带给人的想象是无穷尽的,观察是创造的前提,而引导学生针对材料进行进一步联想则是手工课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联想是材料和作品之间的桥梁,巧妙的联想能赋予材料新的生命。因此,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材料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材料特性进行联想,最大化地发挥材料的美术价值。比如,大多数学生对棉花都很熟悉,看到棉花会想到制作成云朵,也有学生会想到圣诞老人的胡子和眉毛,而有学生则认为如果将棉花染成各种颜色,可以发挥其更多的作用。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和联想,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而将自身对材料的质和形的感受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三)循序渐进的推进手工活动教学的开展
        教学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设计的手工活动教学内容,从基础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的充分发挥手工活动教学的重要价值,并提高手工活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才能够保证手工活动教学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以折纸为主题开展手工活动教学时,首先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一只已经折叠好的千纸鹤,以此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兴趣,随后让幼儿跟着教师的步骤一步步的完成千纸鹤的折叠。在整个折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语言引导幼儿逐步的完成折叠,让幼儿感受到手工活动教学的乐趣,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幼儿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画的“像不像”问题并不是很在意,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自己是否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首先,教师采用游戏化评价方式。有一部分教师使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草率的结束评价这一环节,甚至只用“好”或者“不好”等笼统的词语评价,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方式积极地和幼儿互动。其次,拓展评价的维度,不要只关注结果,过多地强调目的性。教师可以从幼儿如何构想、如何搭配颜色、如何描述等多个方面来展现分享作品,从而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最后,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幼儿成为主动地评价者,尊重教师的评价的同时也要尊重幼儿的评价,让幼儿能够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所想,教师进一步的提出针对性及合理的建议。
        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正处在心智启蒙的关键阶段,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美术手工制作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手工制作教学能够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有效的促进儿童的思维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为儿童的发展打好基础能够帮助儿童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有效的学习,从而达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学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158-159.
[2]李彦军,郑凡红.关于在学前教育中进行美术手工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14.
[3]吴丽婷.对学前教育美术手工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初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6):135-136+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