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洪娟
[导读] 偶发事件就是突然发生的,虽然不具有刻意性,但却有着较大的影响,若是不能恰当处理,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偶发事件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要从事情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冷静、果断地采取有效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把其事件引发的相关影响或一些损失降到最低。

洪娟   重庆永川红旗小学  重庆  永川  402106
【摘要】偶发事件就是突然发生的,虽然不具有刻意性,但却有着较大的影响,若是不能恰当处理,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偶发事件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要从事情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冷静、果断地采取有效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把其事件引发的相关影响或一些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教师  偶发事件  处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91-01

        课堂当中发生的偶发事件,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突发的、出乎意料的事情。虽然不经常发生,但所有教师几乎都遇到过。由于学生的差异性,随时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有的就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这就要求教师做出快速的反应,并采取恰当的措施进及时解决,促使教学可以顺利进行。
        一、偶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偶发事件指的是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出乎意料的或是教学计划以外的突发事情,具有突发性、干扰性和偶发性等特征。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个是非认知因素。比如小学生的恶作剧,或是一些客观事情的突发等;一个是教学当中的认知因素。比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提出了一些奇怪的问题或是课外的一些问题,又或是教师在实际教授当中出现的失误等{1}。如果没有进行恰当的处理就会扰乱教学计划,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对偶发事件进行正确的处理,不但能推动教学顺利展开,还能使得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消除对教学的一些不利因素,进而树立教师的威信和榜样,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佩服。
        二、教师对偶发事件处理应具备的能力
        (一)敏锐的观察力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有灵敏、精确、细致的观察力。对学生刻意或是无意的行为进行细心的分析,尽量抓住课堂上的每分每秒,不要浪费教学时间。要对问题追根溯源,找准症结,利用恰当的方式及时解决。与此同时,还要对偶发事件与教学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若是出现了和教学目标相偏离的现象,那么要对教学规划进行及时的调整,控制教学节奏和方向。
        (二)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巧妙性
        就是若是遇到偶发事件,一定要沉着冷静的面对,不要让混乱的局面扰乱思维。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言行以及行为,为人师表,要把榜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影响,进而可以更好的驾驭课堂。在应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要实事求是,对事情的起因进行充分的分析,掌握好尺度,巧妙的解决问题。
        三、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一)要宽容的对待学生
        教师在对偶发事件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态来对待犯错的学生。若想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宽容就是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教师,宽容是教学艺术当中的一把钥匙,也是一种美德,更是教师所具有的基本素质{2}。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生性活泼好动,自主控制能力较弱,因此,通常会在教学当中带来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给教师起绰号;画一些教师丑的画像;在讲桌里放小虫子;在教师的椅子上放图钉等。如果出现这种现象,那么教师首先应反省自己,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颗宽容、包容的心态,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严厉呵斥,恶语伤人。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当中,教师亦师亦友,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相反的,若是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不放,恶语相加,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不会对教师的批评和教育虚心的接受。教师宽容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二)要掌握处理事情的尺度
        小学生的性格天真烂漫,偶发事件有时并非出自他们的本意。因此,在处理偶发事件的过程当中,要掌握好尺度,宽严相济。对于一些性质较为恶劣的就不能再盲目的、一味的宽容,否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对他们行为的一种默认和纵容。因此,对于偶发事件性质的不同,教师一定要对其处理方式上掌握好尺度{3}。对于刻意为之的犯错者,要进行严惩;对于那些只是恶作剧的无意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把教师的威信树立起来,进而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教师要端正处理事情的态度
        在对偶发事件进行处理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不管教师把备课准备的多么充足,在实际教学时也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或是教学上的失误。若是对于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不敢确认,或是给出错误的答案,认为解答不了就是丢面子的事,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大错特错的。在对这类问题进行处理时,教师一定要有一个诚恳的态度,实事求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是教师可以虚心的为学生进行解答,对于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那么就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并把知识的漏洞作为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的助推器,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还会使得学生对教师更加的信赖。
        (四)处理偶发事件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对偶发事件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要依据不同的人和事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处理,把影响降到最低,尽量不要干扰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上课走神、搞小动作的同学,可以通过提问等旁敲侧击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对于自尊心较强、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来说,要对学生自尊心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冷处理;对于影响较大的偶发事件要果断、灵活的处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要是教师自身出现错误,可以和学生进行共同讨论,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任何时候,教师都要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对学生有一颗宽容的心,对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还要妥善的处理教学当中的偶发事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灵活的头脑,丰富的知识来树立自身的威信,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接军.浅谈班主任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3.
[2]侯冬云.浅谈班主任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J].课外阅读:中,2013(4):443.
[3]冼胜佳.谈教师对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J].中国农村教育,2002,000(005):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