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进生有进步 让中等生有提高 让优秀生更优秀――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黎文静
[导读] 由于每个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习能力不同,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高年级小学生成绩上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一直都是教育部门以及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将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中的差异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让后进生有进步,让中等生有提高,让优秀生更优秀!

黎文静   广西岑溪市第二小学  543200
【摘要】由于每个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习能力不同,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高年级小学生成绩上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一直都是教育部门以及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将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中的差异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让后进生有进步,让中等生有提高,让优秀生更优秀!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成绩差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90-01

        引言
        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化,情境化的问题经常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开放的习题也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与之同时,教师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也发生了改变,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课堂的每一环节,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如:这次段考,我班数学科最高分100分,最低分4.5分,这样的差距让我感到担忧。尤其是在现在我们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发现高年级数学的成绩的差异更加严重,在这次检测六年级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分,优秀生80-100分占全年级的40%,中等生60-79.5分占全年级的35%,后进生1-59.5分的占25%,这实在是值得我们思考。如何正视学生主体差异意识,阻止“学生成绩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现象的蔓延,我们要深究:是什么原因造成数学成绩差异?那么又有什么实效的对策呢?是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和我研究的课题《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希望能为各个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成绩存在差异的原因
        1.学生被动学习模式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小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多是以主导的形式来讲课。进入高年级后,教师认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很快领悟了教师的意图,开始自主学习。另外一些学生却依旧依赖于教师,只要教师不要求,自己就很少会主动学习。
        2.学生学习过程方法不对的影响
        老师在课堂上会将知识点清晰地讲出来,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却不专心听讲。有时候还会因为片刻的出神,错过了一些知识点,导致对一些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所以课后自己做的很多习题,有些会用错误的知识来解答。习题也是想做就做,很少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的总结、巩固。作业不会做,就抄其他学生,认为自己只要是看懂了解题过程,就能掌握这些知识点。最终只能对知识点一知半解,根本没有全面地掌握教材上的内容。甚至还有些学生上课根本不听讲,自以为是地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的学习。
        3.部分学生忽视数学基础的影响
        有些学生自认为数学的学习,只需要掌握解题方式就行了,不用对有些概念、基础知识进行记忆。因此在学习中通常只是简单的了解一下解题方式,却不会认真地解。但是又很喜欢钻研一些比较难的习题,已证明自己数学水平很高。最终,在考试中经常会遇到明明知道解题方式,却不知道一些基础公式或概念,最终导致答不出题来。



        二、消除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成绩差异的对策
        1.努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两个阶段入手。一是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渐从对老师的依赖性中走出来。能够在自己喜欢数学的情况下,在没进入高年级之前,掌握数学思维以及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二是当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首先将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的时候,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找一些生活中是长方形的事物。在讲课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找的事物,讲解为什么自己会觉得它们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课。这样一来,学生会发现数学中的知识点和生活之间存在联系,会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尝试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有联系的事物,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对数学的实际应用产生兴趣,从而愿意学习数学;其次,是创新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足够丰富多彩,不给学生出神的机会。小学生多坐不住,若是数学教师讲课没意思,就会想办法找一些有趣的事情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数学的学习上来。比如通过信息技术讲课,或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时刻处在数学的氛围中,所有的思想都在数学上,或进行分组教学,为学生布置一些必须亲自动手完成的任务。总之,让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参与的状态,并对成绩差的学生注重关注和鼓励。使这些学生能在和优等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榜样和激情,进而喜欢上数学这个充满魅力的学科。
        2.针对性进行学生差异化管理
        每个差生成绩不好,可能都有自己的原因,因此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该了解每个差生的具体情况,再想办法有针对性的提高他们的成绩。比如有的学生是因为数学教师的不重视,才通过不学习数学的方式引起教师的注意。针对这种学生,教师就可以经常和他互动,鼓励他,为他制定一些要求。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数学教师就要了解其当前的学习方法,从客观事实出发,找到差异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才能真正的做到消除差异,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3.以优带差建立平等的班级关系
        有的学校学生成绩的差异会成为班级交际圈的分界线,差生会嘲讽和排挤,这极不利于差生成绩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在班级内营造一种优等生和差生公平相处的关系。使优等生带着差生一起学习。比如,教师可以让一个优等生和一个差生建立合作关系。优等生在学习的时候要督促和帮助差生,差生要学习优等生身上热爱学习的精神。与此同时,优等生也要试着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差生偏科严重,数学不好,但是英语很好,那么两个人就可以相互补习功课。持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为学生布置一个生活实践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发现,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但是推理能力却很强。在两个的合作中,成绩差却实际推理能力强的学生,学到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而优等生也学会了一些实际推理能力。这种平等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差生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并能在合作中,成绩逐渐得到提升。
        4.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们希望在这样的研究实践中,能从根源上找到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差异的原因。同时找到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同时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缩短小学高年级数学成绩的差异的距离,尽我们的最大努力让孩子们在基础教育这个起跑线上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杜慧慧.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7(16).
[2]隗晓玉.小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