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3期   作者:达瓦吉泽
[导读] 在当前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成为关键热词的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与教学实施势在必行,对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内容要素的提早关注与深入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并把握语文教改的时代脉搏。若想促使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教学的成功转型,就必须重构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语文作业的设计水平。

达瓦吉泽    木里藏族自治县麦日乡小学
【摘要】在当前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成为关键热词的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与教学实施势在必行,对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内容要素的提早关注与深入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并把握语文教改的时代脉搏。若想促使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教学的成功转型,就必须重构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语文作业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89-01

        当教师把目光聚焦在目标取向、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业评价等方面的同时,更应该把目光聚焦于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上来,因为语文作业的设计更直接性地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只有设计契合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助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在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作业,又有怎样的设计形式呢?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一)识记性作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强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在识记性作业当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举例来讲,比如在《姓氏歌》这篇文章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道对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的姓氏进行统计,对于一些学生陌生的字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学习它的读音及结构等。之后,按照原文“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为例句,编一首“姓氏歌”,比如“你姓什么?我姓吴;什么吴?口天李”等等,由家长和学生一起打着街拍,一起唱,之后录下视频发给教师,这便完成作业了。这样的积累型课后作业,不仅极具趣味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字、理解句,有助于扎实与奠定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随笔式作业
        随笔是一种写作者随性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的一种文章样式,它可描述山川景物,可叙述自我经历,可表达哲理思考。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里提出:“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在很多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见闻感受比众多城区学校的学生丰富多彩,老师更应该去引导学生关注他们民族文化活动中的那些点滴和内核,将自己对本民族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悟熔铸在自己的随笔之中,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



        举例来讲,比如让学生在课后以“我的难忘暑假”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写出关键词,让学生结合以往的经历与体会,再结合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得到相应的关键词,比如“烈日、阳光、高兴”等等,之后让学生来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改进自己所写出的关键词,比如将“烈日、阳光、高兴”改进为“烈日炎炎、阳光明媚、兴高采烈”,然后应用于自己的作文当中。另外,在内容上,可以指导学生在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将内心独白放大,多写一些内心感受,另外多描写一些有趣的事情,这些都可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当然,作文的布局结构也很重要,尤其是开头和结尾,这两部分一定要足够出彩,足够吸引目光,这样的作文质量才更好。经过这样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的过程,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当中会更有思路,更有想法,才能做到“有情可言”、“有情能言”。
        (三)实践性作业
        学生课后作业,既可以是“静态”的思考,也可以是“动态”的实践,即将课后作业与课后实践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课后实践,与他人互动的过程当中,完成作业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积累了生活常识,为今后的学习及成长提供有力的帮助。
        举例来讲,比如在以风景秀丽为主题的单元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划分学生学习小组,由其课后通过合作来共同绘制一幅针对某一篇文章的配图,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文字所描绘的美丽风景。第二天由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现各自组的绘画成果,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与分享。基于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方面来讲,由于加入了绘画活动,让作业变得有趣、新颖,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高涨;另一方面,绘画文章插图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文意,把握意境,体会情感等,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所以说,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评价,要重新确立评价的标准与方法,不以“准确而按时完成更多的作业量”为标准,不以“非对即错”的方法去评价学生作业的正误。换言之,不要将教师评价变为学生的心理负担,相对应来讲要将评价作为激励与指引学生高效作业的“强心剂”。对此,教师应注重构建多元化评价,以激发学生作业热情的同时,提高作业成效。
        具体来讲,比如小学生大多都喜欢一些鲜艳的小图画,教师可以用“五角星”图案来对作业进行点评,分设字迹工整、准确率两大栏目,每个栏目总分五颗星,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实际完成度给予“画星”评分。另外,比如有的学生日常作业完成的不仅认真,字迹规范,横平竖直,而且一如既往保持较高的正确率,教师可以亲自制作“小红旗”并颁发给他们以资鼓励。在一个学期结束之后,学生可以统计自己日常作业当中的“五角星”数量,以及自己日常所获得的“小红旗”数量,来对表现优异及有明显进步者,给予一定额外的学习用品奖励。
        总之,当人们关注民族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硬件设施的改善、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等方面的同时,也要聚焦于通过作业的形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而语文,在精彩的课堂教学之余,众多的语文教育者们,更要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方面着力,探求更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作业形式。
参考文献:
[1]刘飞:“语文核心素养”意涵解构与培养路径重构.语文知识[J].2017.01.
[2]杨淑延: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个性作业设计.语文建设[J].201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