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上   作者:高炳秋
[导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科学课程的抽象性较强,如何践行生活化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成为中学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一中教育集团渎浦校区   高炳秋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科学课程的抽象性较强,如何践行生活化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成为中学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科学;策略
        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科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养成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不但是科学教学的教学目标,更是每一位初中学生自身的任务。“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如是说。初中科学教师应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实现科学教学的生活化,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一、初中科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设计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疑难问题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一般以阶梯形问题和扩散型问题为主,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阶梯形问题是教师在一堂课中的不同阶段,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较好地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例如,在《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一节中“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中,为了使学生对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1)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叶片都是扁平状的?(2)叶片表面的颜色为什么上面的比下面的深?(3)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取决于什么结构?这样一步一个台阶设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扩散型问题是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扩散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完《碱的通性》,了解“碱+酸性氧化物→盐+水”这个知识点后,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证明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了?”学生经过积极思考与讨论,设计出了多种不同方案。然后再组织学生验证和评价,发挥学生之间的激励作用。这样不仅能从多方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联系事实,创设情境
        事实包括科学史实、日常生活、社会热点、工农业问题,以及能体现科学与社会、经济、人类文明发展等有关的事实和材料。创设事实情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完《月球与月相》后的探究课题“日食和月食”为了引导学生从天文现象中分析日食的分类、发生时间以及形成的原因,可以创设这样的事实情境:2009 年7 月22 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迎来了“百年日全食”的天文奇象。半年后,2010年1月15日,在中国云南一带发生“千年日环食”的天象,由于宁波不在环食带上,所以迎来的是“日偏食”现象。此时,教师利用大家都经历过的天文现象,提问:日食有几种分类?发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日食又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些事实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总之,教师平时应多关注生活,并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注意从报刊、广播和网络上获得鲜活的素材。
        二、创设教学场景
        生活化教学需要相应的场景进行辅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教学场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体验感。一方面,教师应有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新媒体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科学现象和知识,比如播放趣味性的视频和图片等,营造虚拟的教学场景,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科学现象和知识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需对日常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加以有效利用,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传递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三、优化作业布置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仅凭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不断地巩固知识,因而离不开课后作业的填充作用。生活化教学要求作业形式要有所改变,摒弃传统的形式,倡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并联系所学知识,实现科学知识的学以致用。课后作业应成为学生生活化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学科涉及到的知识较为广泛,既包括声、光、电、力、热等物理知识,也包括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知识,教师应实现作业内容的生活化,从生活的常见现象入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
        四、完善评价机制
        1.对学生的评价
        生活化视角下,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要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可以通过教师、家长、同学等不同主体进行,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其次要遵循评价内容全面化原则,对学生的评价不但要从知识角度进行,更要在实践能力、生活应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另外,要遵循评价结果多样化原则,考评结果需要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如实验操作评价、发现之星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现其不同的特长。
        2.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要完善教师岗位评价机制,考虑科学学科的特殊性,区别对待科技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成果,将生活化教学水平纳入评价标准中,在课堂参与度、学生反馈、科学活动的组织与效果、学生的知识理解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教师的评价需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保证对科学教师评价的客观与公正。完善的岗位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五、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是初中科学模式方法的产物,该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育的重点放到了学科素养的培育上,改变了片面关注升学率的教育理念,对科学教学进行了简化。生活化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长久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训素.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
[2]叶信曦.基于“任务驱动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机合成”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6(6).
[3]吴常琴.浅议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