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资源利用,令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上   作者:江国贤
[导读] 在小学的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虽几经换名,但它与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一样不可或缺。伴随着一代代少年儿童成长着,从教会儿童明辨是非开始,从养成各种好的学习习惯出发,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阅历的增加,课程内容也不断丰富拓展深化。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大江苑小学   江国贤

【摘要】在小学的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虽几经换名,但它与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一样不可或缺。伴随着一代代少年儿童成长着,从教会儿童明辨是非开始,从养成各种好的学习习惯出发,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阅历的增加,课程内容也不断丰富拓展深化。它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它树立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对教学这门课的老师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教学资源的挖掘利用方面,更是令教学任务重的兼职教师十分头疼。那怎样才能把这门课上得生动,孩子们乐于学,并学有所得,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本文拟探讨如何跨学科挖掘相关教学资源,令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活起来。
【关键词】跨学科  教学资源  针对性  实效性   生动性
        【正文】小学新课标课程曾经提出“跨学科综合性学习”观念,倡导教师自主的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行为,并试图向学校性综合课程的方向发展。任教多年的我,由于学校需要,我担任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同时也兼任过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我发现其实许多学科都有相似或互相呼应的内容。这样的跨学科综合内容不但令我感兴趣,也令学生非常感兴趣,因为跨学科学习令学生拓宽学习的层面和内容,同时丰富了学科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整合多学科的互通学习,老师更可以尝试好好利用这些跨学科教学资源。
        一、关联学科都可以给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单一教学《道德与法治》,资源不足,课堂单调乏味,但其实教师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可以关注其他的学科的资源,笔者以小学二年级《品德与法治》下学期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为例,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可触可感的资源,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主题——绿色与环保,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改善生活环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节约资源,文明生活,让自己成长为“绿色小卫士”。以下是关联学科的资料搜集。
        (一)结合综合实践课,开展生活小调查
        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收获了很多很好资源,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在低年级也开始开设综合实践课了,它属于是活动课,就是在课中要让孩子学会小组学习、探究性学习。利用好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让学生开展一系列辅助学习的小调查。例如:寻到到的空气污染源令学生觉悟清新空气我们该如何开展保护?又例如调查个人及班级用纸量后,再一统计数字:如果每人每天用10张纸,我们学校共有学生932人,全校一天共用去多少张纸?932X10=9320(张)一棵树能造60千克纸,我们全校每天用纸量是60千克,相当于每天砍掉一棵树,面对这样的事实你有什么感受呢?用孩子调查回来的真实数据说话,孩子感同身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科学课资源,让学生明白道理
        大家可知道原来科学课有许多丰富的资源,也可以帮助孩子的品德的养成,而且科学课的资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能深入了解个中诱发原因,让学生科学地看待问题。例如:二年级下11《我是一张纸》倡导学生节约用纸,其中提到不砍伐树木,然后出示过渡砍伐树木引发的沙尘暴科学视频,9《小水滴的诉说》水资源被污染的科学图片视频,学生看得口瞪目呆。


同时使用科学地角度阐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污染状况,学生听得入迷,从而由心说出自己的感受,要保护大自然。
        (三)语文绘本小儿歌,令课堂生动起来
        低年段的孩子比较喜欢阅读绘本,我们可以寻找相关内容的绘本故事,又或者让孩子自己去搜集相关内容的绘本进行阅读,例如:讲到保护森林,节约用纸的时候,让学生阅读故事绘本《小熊抱抱》,这个绘本内容非常有意思,也很搞笑,孩子笑完后就会讲小熊的行为就是保护森林的行为,把伐木者吓跑,小熊真聪明!在教学中增加绘本的阅读,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的能力,一举两得。我们还可以自编或让孩子编一些小儿歌,郎朗上口的儿歌也可以令课堂活起来,同时提高孩子的语文创作能力和朗读水平。同时语文教材也有相关的课文,语文学习的同时渗透品德的教育,令教育更加深刻。
        二、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班会课的好帮手
        作为班主任兼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教师还可以把课堂内容迁移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去,孩子们也乐于参加。作为班主任加强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义不容辞。小学生正式德育教育的起步阶段,道德意识、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都是在小学阶段逐步培养并不断完善的。作为班级的制度文化,也是孩子们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的内容中,我进行了课堂内容与班级管理的嫁接。为了发扬民主管理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让每个孩子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来,我们班做了班级制度我做主的活动。刚开始孩子们觉得不可信,老师怎么会让自己去设计班级规章制度?但是随着活动的一步步开展,很多同学的意见被我在班级商议定稿,陆续有更多的孩子参与了进来,就这样班级新的管理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1、班级作业公约。2、班级课堂新规。3、班级值日生履行职责。4、大课间行动指南等等
        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促进课堂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我校倡导国学文化的学习,校本教材选用了一系列中小学国学课程实验教材《三字经》《弟子规》《孟子》《道德经》等中华经典,经典首先是指路,它们是可以给我们启示人生与社会必由之路的文化典籍。其次,所谓“经典”经历在孩子欢乐诵读的同时,通过故事理解道理。这些教材有欢乐诵读的部分,有经典故事,还有古诗的渗透学习,可选取个中内容配合道德与法治课使用。例如: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关注到班级有的孩子不爱学习,有些孩子对老师没有起码的尊重,我把程门立雪的故事推荐给他们。让他们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让他们知道,为了学到知识,程颢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要那样做,体现了什么?认真议一议,知道尊敬老师,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孝道作为必修课理应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元素之一,利用公益广告孩子端水为妈妈洗脚的故事为开端,查找古代孝敬父母的典范,反思自己对父母做得如何,身边同学是怎样对父母的。把家长请进课堂,摸摸爸爸粗糙的手,抱抱妈妈的身体,轻轻地说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以此唤醒孩子们内心的爱。一系列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与道德法治课其实有很多内容相辅相成,而且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更加有令人细品的味道,指的尝试使用。
        如果只是守住一本课本,犹如单脚走路,进步肯定不快。我们应该以课本为基地,引导学生由此出发去跋涉课堂以外的万水千山,去观赏课本以外的万紫千红。任教过道德与法治的老师都会知道,这门学科不仅仅是思想品德的教育,还集科学、历史、政治、生活于一体,综合性、活动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只有跨学科资源利用起来,让我们一起挖掘更多各种各样的丰富资源,才能更好地让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