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渗透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上   作者:郭念宇
[导读] 讲文明,习礼仪,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更是以“礼仪之邦”蜚声海内外。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很多国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旅游。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的不文明行为给这个素以文明著称的大国蒙上了一层阴影。某些人在国外旅游的过程中,大声喧哗,公共场合不排队,扰乱秩序,随地吐痰,这些都让其他国家的人民对中国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让国人汗颜和脸红。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第一中学   郭念宇    四川会理   615100

        讲文明,习礼仪,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更是以“礼仪之邦”蜚声海内外。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很多国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旅游。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的不文明行为给这个素以文明著称的大国蒙上了一层阴影。某些人在国外旅游的过程中,大声喧哗,公共场合不排队,扰乱秩序,随地吐痰,这些都让其他国家的人民对中国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让国人汗颜和脸红。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团结互助更是中华民族炫耀的资本。但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文明礼仪更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更是有一种义不容辞责任与义务,在相关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应该义不容辞地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演化为“亲其师,信其道”和“身教重于言教”等具体的物化形式。礼仪同样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从学生层面分析:如果文明礼仪教育从小学生开始抓起,要求其从小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牢固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健康、稳定的的发展。就教师层面而言:每一位教师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神态气质甚至于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在作为信息传达于所教授的每一位学生,甚至反馈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向学生及自己提出以下要求与准则:文明用语,举止大方,态度端庄等等。
        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兼具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号其他课程的基础,然而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求额难以发挥。现行教材中不难发现那些名家名篇中,不仅仅具有艺术性,更多的则是思想性、人文性、德育性的高度统一,如果对教材进行深层次挖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对学生进行讲解以及对课文进行艺术化的情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转变,恰如其分地进行礼仪教育,一定会事半功倍。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首先是传承中华名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不少灿烂的文化,而且这些灿烂文化最终演变为传统美德,那些优秀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不可或缺的民族瑰宝和精神财富。当代社会更应该抓文明礼仪教育,它不仅仅是立身的需要,更是立家,乃至于立业的需要。因此,文明礼仪教育不应该仅停留在学校教育的层面。
        其次,放眼看世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每一个人都在渴望赢得对方的尊重。这一切的为基础无外乎就是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在当代社会,更是衡量一个人教育高低程度的度量衡。因此,学校如果能抓住这一点进行有效的文明礼仪教育,便会成为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
        再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不尊重别人的人,永远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在每一天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句话便是最好的诠释,即:“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就应该是这个道理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师生见面相互问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应该及时主动地承认错误,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反而会使自己的形象更为高大,这样做何乐而不为呢?这样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细节,慢慢地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教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就是“教学相长”,这也就是文明礼仪教育最实实在在的体现,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
        纵观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让一个人变得“谈吐文雅、举止优雅、气质高雅”。那应该怎样做呢?答案其实很简单:
        第一:说话不要高声喧哗。现在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所以说话不要用太高的声音,如果一味地声音过高,对说话者的形象的确存在一系列的影响。
        第二:说话语速不要太快。语速太快,首先是别人听不明白;再就是听上去象吵架一样,给人一种爱吵架的印象;最后语速快了,影响自己的思路。所以不要语速太快。语速慢下来的好处是,听起来有磁性,而且显得比较深沉。
        第三:人与人之间说话,作为第三者切忌不能抢话或者随意插话。这是因为别人正在说话,你突然打断别人自己说,是不尊重别人。你不尊重别人,人家会尊重你吗?正确的做法,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辅以“接下来呢?”“后来呢?”“怪不得。”“原来如此”等诸如此类的语气词,让别人感觉你在认真地听他说,而且他说的很有意思。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对你有好感。
       第四,听别人讲话时要耐心等待别人说完。无论别人说得如何没有道理,无论别人的观点如何刺耳,无论你的见解多么高明,你都要耐心的等待别人说完。一是基于礼貌,二是你没有听完别人的话,怎么能够知道别人说得没有道理呢?三是别人说些刺耳的话,也许正是为了激怒你呢,你一抢话,正好上了人家的当。四是你以为你的见解高明,别人却会不以为然,因此,你要耐心的等待别人说完。
        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可以看出: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到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艰巨“工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找准了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具体而微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尽快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这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所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可以让师生尽情享受“高贵的低头”带来的精神愉悦。“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而自觉的“高贵的低头”,会使师生潜移默化地拥有高贵的见解,高贵的谈吐,高贵的举止,高贵的容仪,成为底蕴厚重的高雅君子,这也就达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渗透性的作用,也正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