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初探 王莉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上   作者:王莉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必须革新数学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

宜昌市青岛路小学   王莉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必须革新数学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本论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问题,总结提出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推动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进而建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新型数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解决问题;问题;策略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所在。以下就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低段学生在“解决问题”学习中的问题及分析
        1.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不感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意识,对数学的认知仅停留在课堂中,原因是学生认为解决问题比较难,面对问题没有解决的思路和想法,不知从何处下手,而且经常出错,导致面对问题不会解决问题,从而逃避问题。
        2.缺少尝试探究的精神,过于依赖老师
        通过调查,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寻找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小学生年龄较小,依旧停留在感性思维阶段,缺少“理性思维”;另一方面,由于孩子不会分析问题决定的,有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懒得思考问题,造成懒散的学习态度。
        二、关于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1.教学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善用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问题的设置,应当遵循“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切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问题意识
        无论数学学科,还是其他学科,都应当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即使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步骤建立“数学系思维”:首先,收集整理有效的数学信息;其次,将当前问题归纳致以掌握的数学问题类型;最后,将收集来的数学信息套用致以掌握的数学模型。



        2.加强小组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题思路
        小组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解决数学问题尤是如此。教师给出基于具体情境的问题后,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搭配成多个整体水平一致的小组,鼓励学生进行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解决问题”是一个动词短语,强调的是“解决”,也就是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再从实践中获得新的认知,完成认知过程的两次飞跃。因此,“问题”只是导向,“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才是最终的目的。
        3.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针对同一问题寻找适合自己的不同解决方法,做到“殊途同归”。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针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新领域;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心与勇气,让他们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收获生活的信心。
        如,在学习到一段上册的“分一分”的内容时,老师会提前备好各种各样的衣服,并规定同学们四个人一组进行合作并把衣服进行相关的分类,并且要说明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划分的。有的学生就是采用上衣和下衣的标准进行划分;有的同学就采用颜色的标准进行划分;有的同学则是采用大人衣服和孩子衣服的标准进行划分,这就是大家在一起进行了相关的交流得出的一系列的答案,紧接着老师对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优劣评估,说明这几种标准都是对的,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其他同学在回答接下来问题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去解决问题。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变得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尚不具备“理性思维”的小学生,能够充分调动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如,我们在二段上册中学习的一个知识点,“角的初步认识”,老师为了将“角”这个概念进行展示出来,在多媒体课上采用一闪一闪的效果图,重点展现出一个顶点和两个边的效果,抑或是控制其中的一条边不动,使得另外的一条边围绕着顶点进行运动,这样可以展示出不同类型的角,这种方法不但让同学们理解了角的概念,又对这门课程产生了足够的兴趣爱好。
        总之,制定“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创立生活化场景,鼓励合作实践,才能做到殊途同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宇韬.小学中低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初探[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4).
[2]韦昊.浅析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策略[J].教师,2010 (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