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
大庆市第五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4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5-2020.8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64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胃镜诊断的结果显示:非萎缩性胃炎26例(40.63%),萎缩性胃炎患者22例34.38%,肠上皮化生患者17例(26.56%),上皮内瘤变14例(21.88%),优于病理诊断结果:非萎缩性胃炎38例(59.38%),萎缩性胃炎患者12例17.75%,肠上皮化生患者28例(43.75%),上皮内瘤变8例(12.50%),P<0.05。结论:通过分析比较,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比胃镜诊断高,但是,在整体胃部检查方面,胃镜诊断优于病理诊断,依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若是应用联合诊断的方法更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确诊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病理诊断;结果
前言: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胃黏膜上皮以及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其数目相应的减少,黏膜基层加厚,或者伴有肠腺化生以及幽门腺化生,或者有不典型的增生为其特点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临床表现主要是胀满、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暖气、贫血以及消瘦等,没有一定的特异性。属于一种很多致病因素的疾病和癌前病变。其相应的并发症有贫血、胃出血、癌前病变以及胃溃疡[2]。治疗的方法有一般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弱酸治疗、增加黏膜营养、抑制胆汁反流和促进胃动力的改善、五肽胃泌素[3]。对于其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两种检查各有其优势,本文主要针对两种检查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5-2020.8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64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患者资料是:男34例,女30例;年龄在34-70,平均(52.0±15.5)岁;体质量在42-70,平均(56.0±15.5)千克。
纳入标准:(1)此次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2)年龄在32-74岁;(3)患者家属知晓且签署了同意书;(4)患者智力正常。
排除标准:(1)存在智力障碍的患者;(2)依从性较差的患者;(3)因为一些原因自动退出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胃镜诊断以及病理诊断。在患者实施胃镜检查之前,应该告知患者检查前的7小时左右是不能够进行饮水和吃东西。并且,清楚告知患者胃镜检查的相应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而有效提高患者对于胃镜检查的基本认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患者检查中的配合度。引导患者检查前将利多卡因服用,与此同时将患者胃部的泡沫清除,然后密切观察患者胃镜下的很多表现。病理诊断,采取患者3块左右的病变位置的样品,接着使用浓度在10%的甲醛溶液进行标本的固定,应用石蜡进行切片后,针对所有样品实施HE染色处理,在专业的病理医师的鉴别下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对本次实验数据予以处理,用[n(%)]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通过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于64例采用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诊断结果比价符合病理学的患者一共有52例,诊断的准确率在81.25%(52/64),胃镜诊断的结果显示:非萎缩性胃炎26例(40.63%),萎缩性胃炎患者22例34.38%,肠上皮化生患者17例(26.56%),上皮内瘤变14例(21.88%);病理诊断结果显示:非萎缩性胃炎38例(59.38%),萎缩性胃炎患者12例17.75%,肠上皮化生患者28例(43.75%),上皮内瘤变8例(12.50%)。胃镜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会出现胃部黏膜变薄、胃部腺体萎缩等的表现,还会伴有食欲下降、呼吸急促、贫血以及体质量下降等临床症状,若是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应该尽早的进行确诊,实施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的发展[4]。慢性萎缩性胃炎处于不同的阶段会有着不一样的病理性表现,会从非萎缩性胃黏膜慢慢发展为萎缩性胃炎上皮化生、肠上皮内流变以及胃黏膜等,最后发展为胃癌。所以,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一定要早进行诊断和发现,才能够有效的治疗,以免病情发展严重。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我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次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比胃镜诊断高,但是,在整体胃部检查方面,胃镜诊断优于病理诊断。通过在诊断的过程中引导患者依据流程规范的进行疾病的诊断,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综上,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病理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更高,但是临床应用中要想提高准确率,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明雄.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A01):250-252.
[2] 石蕊.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研究[J]. 家庭保健, 2020, 000(002):108.
[3] 哈斯也提·艾力, 热阳姑丽·阿巴白克力.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研究[J]. 系统医学, 2019, v.4;No.62(02):4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