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8期   作者:樊德勇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行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樊德勇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胶州分局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行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也层出不穷。为了缓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环境污染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应运而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旅游行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的概念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它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是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旅游的突出特点是改变了国际旅游客源的流向和行为准则。首先,传统的旅游客流流向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工商业发达的大中型城市,而生态旅游恰恰相反,客流流向是由发达城市流向风景美丽的大自然。其次,在生态旅游获得中,旅游者不仅仅是被动的欣赏美景和开展娱乐活动,而是切身地投入到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中。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欣赏和研究自然、野生动植物以及任何文化特点为目的所进行的有助于自然保护的自然旅游。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保护环境和对维护当地正常生活承担义务的同时,仍能把商业性的旅游业与旅游地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它与传统旅游在追求目标、受益者、管理方式和影响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生态旅游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寻求适宜的利润和环境资源价值的维护。生态旅游者的目的是享受自然赐予的景观和文化。通过约束旅游者和开发商的行为,使之共同分担维护景观资源价值的成本,从而使当地居民也成为生态旅游的直接受益者。[1]
二、目前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虽然我国生态旅游的理念获得了广泛认可,但是生态旅游的开发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导致开发效率低下,权利责任不明确,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开发商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旅游的意义,片面追求旅游设施的建设,景区过度的人工化破坏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再次,由于缺少对生态旅游理念的宣传教育,导致游客缺乏对生态旅游的认识,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最后,开发商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资金投入不足,缺少品牌意识,使得生态旅游缺少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三、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完善的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是实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为此,国家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旅游保护。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依靠法律来平衡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实现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及时的解决生态旅游中破坏环境的各种问题,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地推动生态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对于生态旅游的宏观调控作用。对景区游客的数量、旅游环境的状况以及游客的分布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旅游环境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旅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各方面的依据,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生态环境的管理水平。
(二)合理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严格审批流程
        生态环境区别于一般的旅游资源比如自然资源或者文化遗产资源等,是一种活的资源,由相对脆弱的生命体构成,如果保护得当,就会成为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我们要坚持和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生态旅游的开发设计需要一个综合的、科学的且具有前瞻性的规划,通过相关的生态学原理以及方法,对旅游活动和环境之间的特性有机地进行结合. 从而保证生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考察工作,了解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做好市场定位,合理确定开发力度,最大化地遵循自然规律,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要做好游客需求调查,对旅游环境的容量及生态环境的物种结构进行全方位了解
。最后,要对生态旅游区域所具有的功能进行细致的分析,制定出适合植物生长/动物栖息地以及游客与附近居民居住的合理规划方案,这样既能够保证生态环境,又能够对生态旅游进行合理的开发。在旅游景区审批过程中,由生态学、社会学、环境学、文化学、经济学、建筑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全面、科学的论证,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后才能实施。杜绝粗放、野蛮、掠夺式的开发。只有严把审批关,才能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保护人文环境,促进环境的美化和资源的优化利用,对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支撑体系,加大资金投入
        发展生态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关乎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存环境更是息息相关,所以完善生态旅游资金支撑体系建设,需要国家、地方、企业等各个层面的支持,为生态旅游后续发展与境保护提供资金储备。首先,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应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并举,把旅游开发对生态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纳入成本核算中,由开发者支付,使开发行为趋于合理。其次,制定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征收生态保护税,对旅游区入住的企业或者个人提供污染防治设施或征收必要的污染防治费用,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变成企业或者个人的自觉行为。再次,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定价,既要考虑开发建设费用成本,又要考虑消耗资源的补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消费超出环保承载力。最后,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的监管力度,对生态建设基金的使用,要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督,做到专款专用。
(四)加强生态旅游理念的宣传,增强民众环保意识
   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旅游环境保护的意识,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重视景区经营者以及导游的环保意识,宣传教育的主体对象要包含景区管理人员、导游、宾馆饭店的服务人员和游客。对于管理人员应强化系统的环境保护教育和景区管理技巧,宾馆、饭店工作人员应普及生态知识,提倡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导游在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的解说内容上,适时、适地对游客进行生态道德宣传,并在引导游客游玩过程中将生态保护的思想传递给游客。对游客可以通过电子屏幕、微信提醒、环保知识小册子以及旅游行为规范等形式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让游客不仅能得到美感体验,还能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旅游理念的宣传与提升民众环保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长期的坚持,只有真正当民众体会到生态旅游背后的绿色发展意义,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更好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孙一彪,王宝乾.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研究[J].法制博览,2018(14):235.
[2]于思涵.关于新形势下环境政策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度假旅游,2019(01):187+189.
[3]李俊星.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