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   作者:陈小珍
[导读] 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是讯息年代,传统教学因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性难在实践过程中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新课标理念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综合能力。因此,需要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和改革,同时,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取其精华,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都将成为课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途径。

浙江省平阳县实验中学   陈小珍

摘要: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是讯息年代,传统教学因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性难在实践过程中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新课标理念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综合能力。因此,需要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和改革,同时,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取其精华,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都将成为课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途径。本文对新课标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教学方法的实施。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音乐;主要因素;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素养是综合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因此,音乐教育需要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音乐课在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策略,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影响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对课程的接受程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在《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再加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尤为重要。音乐是一门艺术,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它并不是深不可测或者难以捉摸,反而音乐更为贴近生活,贴近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艺术无国界,同样对于音乐,也是没有种族、流派或者表现方式的障碍,往往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更好的沟通,引导学生对于艺术的向往,打破填鸭式的灌输模式,让学生在音乐中真正感受到快乐和自由,才能让他们更愿意去了解和热爱音乐,同时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也能够学习到知识本身的内在价值。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一名优秀的教师会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关爱、体会学生的心理感受,除了帮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还可以在心理上使学生更为信任,可能你在课堂上,得体的妆容、亲切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都会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欲和参与度;可能偶然被老师叫上台表演一段声乐演唱都会帮助学生建立起极大的自信心。其实,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无可取代,所以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需要对其心理进行必要建设,帮助学生真正由内而外去喜欢音乐,享受其中的乐趣。



        二、新课程理念下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情境式教学。人类的思维演变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逐渐消失在脑海中,听到的声音也会逐渐被周围的语言环境所遮盖,但是唯有切身体会过后,是多感官同时运作,将思维逐渐转化到记忆之中,而且通过感受,将理论知识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表现出来更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加课堂生动性。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青春舞曲》这一课程当中,可以播放舞曲,并且鼓励学生运用肢体动作配合歌曲,大胆地尝试并且体会歌曲中的意境;在聆听《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振奋激昂课堂氛围,促进学还是能在如此气势澎湃的旋律中感受万众一心、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总之,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情感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将音乐课程内容和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境充分烘托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深刻理解并与音乐内容深度融合。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拓展课程的实践教学,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细化理解教材。
        (二)互动式教学。教学语言是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教与学两个主体,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生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使其想学爱学并会学是一个重要过程,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可以使教师更清楚了解学生状态掌握课堂的进度,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跟上教师的授课思路,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小组形式,在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对音乐课堂的理解和感受,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研究式教学。教师可以只是给学生某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线索,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例如在《祖国情》这一课程当中,教师可带着问题循序渐进的带着学生去体会祖国的大好山河,深刻理解歌曲中所要抒发的情感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创新式教学。新的课程标准在前沿部分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时间,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还是能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于青少年来说,恰到好处地引进流行音乐的元素到实践课堂中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音乐课的内容选唱流行歌曲。例如;在学完《彩色的中国》后,可以选择《我的中国心》或者《大中国》等歌曲供学生听赏学唱,促进课堂气氛活跃度,同时也能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音乐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师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音乐知识、了解并热爱因为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学生为本,挖掘音乐本身在课堂中的潜在价值并且适当进行拓展与创新,加深对音乐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寻找音乐的美丽,成为杰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朱毅.浅谈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12).
[2]肖慧.浅谈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教学策略[J].华章,201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