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南社古村文化底蕴构建浸润式校园文化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   作者:童梅春
[导读] 东莞市茶山镇第三小学地处有800年历史的明清古村——南社村。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办学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其忠孝文化、楹联文化、劝学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辐射力,极大地促进了五育并举的浸润式校园环境建设,为打造崇礼尚慧的“礼慧”品牌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第三小学    童梅春 523391

摘要:东莞市茶山镇第三小学地处有800年历史的明清古村——南社村。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办学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其忠孝文化、楹联文化、劝学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辐射力,极大地促进了五育并举的浸润式校园环境建设,为打造崇礼尚慧的“礼慧”品牌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关键词:南社古村;构建;浸润式;校园文化
        南社明清古村落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名村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12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和13个省级称号。南社古村不仅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更有数百年积淀下来的忠孝文化、家风家训文化、楹联文化、塑雕文化、戏剧文化、绸衣灯公文化、美食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这些文化为我校书法、水墨、音乐、舞蹈、泥塑、手工艺……艺术特色项目提供了深厚的营养沃土。
        一、基于南社“忠孝”文化的浸润式校训氛围
        “忠孝”文化是南社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文明村”的浑厚底蕴。身为一品大员的谢元俊是南社村孝亲善友的楷模,二品大元建威将军谢遇奇是精忠报国的表率,为台湾英勇牺牲的谢高卓侧是保家卫国的典范。为传承先祖人文,南社村历年举办“南社村忠孝文化节”和“南社斋醮节”[1]。当然,其内涵也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忠”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的竭精忠诚,“孝”演变为对长辈的孝顺、对亲朋的友善。
        “精忠报国、孝亲善友”就是南社“忠孝”文化在茶山三小淬取为校训的浸润:一是校训理念日有所诵浸润,二是忠孝典范故事浸润,三是品质养成言行浸润,四是古村研学传承浸润。充满力量的校训感染着“传道至正,爱生至仁”的教风,引领着“德行于礼,善学于智”的学风,实现创办“忠孝”文化特色鲜明、“智慧”审辨教学相长、“礼慧”品牌[2]社会公认的优质学校。
        二、基于南社“楹联”文化的浸润式书法环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名村志”彰显着南社村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据统计,南社古村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7处、东莞市历史建筑94处,其中百岁坊、谢遇奇家庙等29座宗祠的楹联更是令人感慨。《南社印记·楹联》②一书收录了南社村古今楹联183副(其中古代楹联162幅,当代楹联21幅),还有牌匾53副。楹联不仅折射出谢氏宗族的溯源,还蕴藏着家风家教的期望;不仅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民居生活,还映衬着古朴的书法艺术;浸润着后代学子的成长。



        以楹联文化内涵浸润,引领师生走进古村、古联、古义中,在明理明义中学;以楹联书法艺术浸润,引领师生走进楷书、行书、隶书中,在习字习艺中学;以规范书写浸润,引领师生走进笔划、笔顺、笔锋中,在规范规矩中学;以书法作品浸润,引领师生参与到展示、鉴赏、传习中,在作品展览中学;以校本书法课程浸润,引领师生走进书法课程、研学课程、未来课程的融合中,在项目融合中学;“广东省规范化汉字书写特色学校”就是南社楹联文化浸润的硕果。
        三、基于南社“劝学”文化的浸润式书香环境
        “古代进士村”是著名民俗专家费孝通先生对南社的赞称。南社村自明清起有三十多人中秀才,有十多人中进士、举人。徜徉在南社古村内,你总会偶遇举人第、秀才府,这些古建筑门楣上“处事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和“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劝学楹联仍然清晰可见,至今激励着后人。
        “主题阅吧”和“展示舞台”是三小独有的沉浸式书香情境。主题情境各具特质:南社主题阅吧紧扣南社历史、人物、建筑、风俗等元素营造情境,浸润南社人文。童话主题阅吧则以童话人物、童话动画、童话幻境营造沉浸式情境,浸润童话情感。诗词主题阅吧溯源上下几千年的经典名著、诗词伟人、传统塾味浸润出诗书礼仪,传承着中华文化。科技主题、旅游主题、音乐主题……阅吧充分满足师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散发出迷人的书香。
        四、基于南社“非遗”文化的浸润式艺术环境
        “南社斋醮”“茶山公仔”“绸衣灯公”和“茶园松糕”等“非遗”文化在镇文广部门“1+N的非遗+”工作模式下,集中在南社明清古村落内展示与传承。古村在不同祠堂内定期举办本土非遗文化、非遗美食、民俗亲子体验活动,进一步拉近非遗与师生的距离,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向未来。
        “1+N的非遗+”创新了多元非遗文化浸润模式。组织师生参加“茶园游会”非遗主题活动,感受非遗在社会文旅的魅力。在校内设立非遗文化展示墙、技能传习角,浸润式非遗文化情境。设立非遗文化传承课,把“茶山公仔”和“绸衣灯公”两项非遗技艺作为校本课程必修课,体验非遗与技艺的有机结合。非遗作为独特的文化、艺术、素养不断注入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中,也成为茶山三小创建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亮丽名片。
        五、基于南社“农耕”文化的浸润式劳作环境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源自宋代叶适所作《留耕堂记》的至理名言在南社村民中世代传袭。古村内的甘蔗糖榨坊体验馆、莞香作坊体验馆、农耕农具展览馆、南社九大簋餐饮体验馆无所不在地诉说800年来南社农耕文化。人勤春早、天道酬勤、勤俭治家的劳动人民本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南社人,也滋养着三小学子地成长。
        分地到班的蔬菜种植园,青菜、萝卜、豆角……无时不刻地牵引着同学的心,分布四周的二十四节气图,还有水车、水臼、水磨……农家物件,充满劳动气息菜园浸润着快乐体验。水生植物园和花卉美化园在播种后的期待、浇灌后的呵护、绽放后的惊喜中体验新型农民的劳作。科技工程室、糕点制作室、劳技教室……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想象空间,浸润式的劳作环境有效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郁利锋. 基于学校特色文化构建生态课堂的实践探索[J]. 现代教学, 2020, No.454(09):20-21;
[2]童梅春,茶山镇第三小学创建“礼慧”品牌实施方案[C].2019-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