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放开手 大胆向前走——谈低龄幼儿参与社区区域游戏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   作者:严月方
[导读]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中孩子喜爱的游戏形式之一,我园做为一所享有得天独厚环境优势的社区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了社区区域游戏。每年的9 月份大量的低龄幼儿入园总是会让原本和谐顺利开展的社区区域游戏陷入几乎瘫痪的僵局,如何打破这种僵局让孩子融入到游戏之中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要内容。

杭州市金都中心幼儿园 严月方    310012

[摘要]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中孩子喜爱的游戏形式之一,我园做为一所享有得天独厚环境优势的社区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了社区区域游戏。每年的9 月份大量的低龄幼儿入园总是会让原本和谐顺利开展的社区区域游戏陷入几乎瘫痪的僵局,如何打破这种僵局让孩子融入到游戏之中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如调整区域环境创设、区域渗透快速上手、轮流参与促进互动、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教师放手定点等待、后备力量提前参与等,不仅使孩子快速地融入了社区区域游戏中,有效促进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同时也使教师的观察能力、环境创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使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社区早教服务的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   低龄幼儿 社区区域游戏 参与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社区区域游戏的开展在我们幼儿园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了,我们创设了娃娃家、美食一条街、图书走廊、小银行、迷你小超市、表演台、钓鱼台、小医院、美工区、运动区、益智区等 11 个区域,全园大大小小 200 多个孩子在开放、自然的环境中参与社区区域游戏。
        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三年,对幼儿园的这一活动的游戏规则和方法了如指掌,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地体验着快乐和成功,同时他们也肩负起了带领弟弟妹妹游戏的任务。每次当我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这些活动规则,游戏开展得比较顺畅时,我们不得不面临着一件每年都必须面对的事——大班孩子毕业了, 托班、小班孩子入园了。
        新入园的低龄孩子对社区区域游戏一无所知,看着大年龄的孩子沉浸在游戏中,他们显得既新奇又手足无措。孩子们用渴望的眼神观察着这一切,但是又不敢挣脱老师的手,几次想要迈开脚步又缩了回来。老师们多想让孩子也能参与到这开心快乐的游戏中,但是孩子对游戏规则的不熟悉和出于安全的考虑,想要松开的手又抓紧了。如何才能让老师们尽快松开手,让这些新入园的低龄幼儿尽快地熟悉并融入到社区区域游戏中去呢?经过这几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1、社区区域游戏
        社区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效利用社区的区域环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辅助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社区区域游戏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有内容、有情节、有角色交往,通过模仿和想象,象征性地反映社区现实生活的游戏。它与传统的区域游戏相比,更加突出社区区域环境,更接近现实生活, 更像一个“小社会”。
        2、低龄幼儿
        这里所指的低龄幼儿是指每年 9 月份新入园的托班年龄和小班年龄的孩子。由于本园有同龄班和混龄班两种不同的编班,所以每年都会涉及到三、四个班级有新入园幼儿。当然这里所指的低龄幼儿不包括原托班升小班和混龄班的孩子。
        三、研究的实施——低龄幼儿参与社区区域游戏的策略策略一:调整区域环境创设。
        我们的社区区域游戏是全园参与的互动游戏,因此全园上下几乎所有的教师和保育员都安排了负责区域,各区域中的材料是满足原有孩子进行游戏和操作的,所以我们对原有区域负责人和区域材料的提供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调整。
        1、调整部分区域的负责人。
        根据以往的观察,入园不久的低龄幼儿在社区区域游戏开放时会产生有两种不同的现象:
        一种现象是孩子由于对新的环境和事物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总喜欢簇拥在本班老师的周围,不敢离开老师的身边去游戏,没有老师的带领,他们只在本班老师所在的区域进行游戏。造成该区域人满为患,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原在园孩子的游戏和区域的互动。
        另一种现象是孩子看到热闹的游戏场面便充满好奇,激动地到处观察到处逛,往往一头扎进人群中找不到人影。由于我们是开放式的幼儿园,孩子又是在开放式的环境中游戏,所以在孩子还没有形成安全意识和熟悉游戏规则时,老师对孩子的安全很担心,因此无法潜下心来观察和指导该负责区域孩子的游戏。
        基于上述两种现象,我觉得有低龄幼儿的班级,必须有老师或保育员能够从负责的区域中脱出身来,引导和帮助孩子熟悉环境和游戏的内容,并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因此,根据班级低龄幼儿的人数,我们对原区域负责人进行调整,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和帮助孩子。
        2、调整部分区域的操作材料或内容。
        一学年下来,各区域的材料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经过不断地调整,很多区域的材料对低龄幼儿来说,不论是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低龄幼儿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钓鱼台的负责老师制作了不同的钓鱼杆,调整了鱼身上接触物的大小。原有的钓鱼杆只有一种鱼钩,孩子必须要将鱼钩放进小鱼背上的口子中才能将小鱼勾上来,这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后来老师制作了吸铁石的鱼钩,小年龄的孩子只须将吸铁石对准小鱼背上的回形针便能将小鱼钓上来。考虑到低龄幼儿刚刚接触这个游戏,为了让孩子能快速地掌握游戏的方法,感受游戏的乐趣, 老师在小鱼背上的接触物上动了脑筋,依据不同年龄的孩子将接触物的面积大小做出了调整,托班年龄的孩子接触面大一些——两到三个回形针,小班年龄的孩子接触面小一些——一到两个回形针。这一接触面积的调整同时能也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要。

               
        表演台是孩子们进行表演游戏的区域,考虑到低龄幼儿参与表演的难度,表演台的负责老师增设了手偶剧场, 选取了低龄孩子感兴趣的故事,边讲边操作手偶,成了低龄幼儿最喜爱的区域之一。为了能让低龄幼儿也能参与简单的互动,老师还选择了简短的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让孩子能跟着节奏和手偶的操作与教师的表演进行互动。
        策略二:全面参观,感受氛围。

       
        在区域环境创设完成后,我们便安排孩子参与游戏。第一次游戏以参观了解为主,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进行每个区域的参观,教师对每个区域的名称、内容、玩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孩子观察哥哥姐姐是怎样玩的。在短短的一个小时时间里,要让老师带着孩子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玩过来是不现实的,所以第一次只参与一个区域,而这个区域相对是比较容易参与的区域,规则简单,如:“美食一条街”、“图书走廊”、“表演台”等。在“美食一条街”,孩子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享受免费的美食一份(对新生的优惠),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可以观察到哥哥姐姐是如何买食物的,买的食物在哪里享用,吃完后水果盘、点心盘放在哪里,垃圾放在哪里等一系列的游戏规则。
        在结束音乐响起时,老师带领孩子回教室,帮助建立游戏规则——听到音乐要回到老师的身边,回到教室。
        策略三:区域渗透,快速上手。
        光靠社区区域活动开放时间来让孩子熟悉每一个区域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学习和掌握各区域的游戏方法,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中安排相应的区域游戏活动内容,帮助孩子提早掌握游戏方法。社区区域游戏的各区域就分布在幼儿园的周边户外场地,所用的材料都固定放置在材料仓库,教师可以从材料仓库取来区域的材料,在室内或场地对应的区域进行临时性的布置,组织孩子进行单个区域的游戏,学习游戏的玩法,掌握游戏的规则。室内同类区域环境的创设也是帮助幼儿快速学习和掌握社区区域游戏的有效途径。
        策略四:轮流参与,促进互动。
        在以往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的低龄幼儿只在一个区域中游戏,他们的区域互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师引导幼儿游戏时我们安排轮流参与各区域的游戏,为了避免班级的冲突,我们给有低龄幼儿的班级设置了轮流表。见下表:

       
          

        教师在执行上述的轮流参与时,很好地避免了两个班或多个班撞车的现象, 由于人数上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不会给其他孩子造成干扰。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四个区域进行游戏,帮助孩子形成了区域互动的意识,为以后更好地参与游戏打下了基础。
        在轮流参与区域游戏时,由于区域人数的相对控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各区域的游戏规则,熟悉游戏的玩法。
        策略五: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刚参与游戏的孩子和已经有游戏经验的孩子刚开始接触时在游戏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悬殊,有游戏经验的孩子可能会排斥没有经验的孩子,有的孩子会跟老师告状:“老师,小弟弟小妹妹要捣乱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很多区域都开辟了绿色通道,专门为刚参与游戏还处于新手上路的孩子单独设置一个区域,如:在娃娃家,总共有四个小家庭,其中四号小家庭就是专为没有游戏经验的低龄幼儿开辟的,当孩子参与进来时,我们还会安排

       
        一位能力较强的大年龄的孩子和他们一起玩,可以起到“大带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策略六:教师放手,定点等待。
        当孩子逐渐熟悉了各区域的游戏时,教师可以等待机会放手,在游戏开始前, 可以征询孩子想去哪里玩、玩什么的意见,让孩子自由自主地选择想去的区域, 教师则与孩子约定一个地点,告诉孩子:“老师在 XX 地方等你们,你们想老师了可以过来找老师。”
        低龄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还比较弱,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所以让孩子知道老师在哪里,需要的时候能够找到老师得到帮助,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感,促进孩子快乐游戏。
        在孩子融入游戏后,教师也可适当减少定点等待的时间,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找身边的其他老师或者哥哥姐姐寻求帮助,不仅能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七:言之有物,鼓励促进。
        不同的孩子会参与到不同的区域中,也会体验到不同的快乐和成就感,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情况的交流,“你去哪里玩了”、“你玩了什么”、“你玩得开心吗?”、“还有谁去那里玩过?”“你是怎么玩的?”
        在孩子们的互动交流中,可以让同伴接收到一些信息,了解各区域的动态, 吸引孩子参与别的区域的欲望。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的交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再次参与的兴趣。游戏后的交流使孩子言之有物,促进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策略八:后备力量,提前参与。
        作为社区幼儿园,我们每次社区区域游戏开放总会吸引不少社区婴幼儿的观摩,作为幼儿园的后备力量,我们邀请他们的加入,让他们提早熟悉幼儿园的社区区域活动,为上幼儿园后顺利参与区域游戏做准备。幼儿园组织老师在小区的每个单元门口张贴了邀请函,每周四现场为社区婴幼儿办理参与游戏的凭证—— “一本通”,在家长的带领下,社区有二十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参与了我们的游戏, 不仅熟悉了幼儿园的社区区域游戏,也和幼儿园的老师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为入园过渡打下了基础。
        四、研究的效果与分析
        经过实践与研究,低龄幼儿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短期内便融入到社区区域游戏中,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观察、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使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等有了显著的提高。
        1、社区区域环境创设的调整策略提高了教师对区域环境的创设能力和研究能力。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低龄幼儿参与社区区域游戏的策略研究中,我们首先采用的策略就是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来实现的。在研究中,我们对教师所负责的部分区域进行了调整,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其他区域的了解和研究。在对区域的材料进行创设时,教师们综合分析了各年龄段、各能力层次的不同孩子的需要和发展水平,不仅促进了教师对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增强了对孩子能力水平的分析、判断和评价,更提高了教师对区域环境的创设和研究能力。
        2、舒适、自由、宽松的社区区域游戏环境有助于缓解新生入园焦虑,提高适应能力。
        孩子进入幼儿园,离开父母、离开单纯、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全新社会性集体环境,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是一个重大的环境转变, 这种无形的环境压力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幼儿园舒适、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孩子能够和同伴老师一起到温馨可爱的娃娃家扮演妈妈和娃娃,烧饭烧菜,在舒适的美食一条街品尝真实的水果、点心和饮料、在老师和哥哥姐姐的帮助和带领中参与各项游戏。孩子的主动参与有效缓解了入园焦虑的情绪,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
        3、绿色通道让大年龄的孩子学会了谦让和助人为乐的社会性品质。
        谦让和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为有需要的人开辟的绿色通道。在我们社区区域中开辟的绿色通道,是专门为低龄幼儿的游戏参与服务的,大年龄的孩子已经接受和习惯了这个绿色通道,在低龄幼儿参与进来时,大年龄的孩子会主动地将游戏场地让给小弟弟小妹妹,在游戏的过程中,还会对小弟弟小妹妹进行帮助和指导,形成了良好的谦让和助人为乐的社会性品质。
        4、社区婴幼儿参与策略增强了幼儿园的社区早教服务和示范辐射作用。
        邀请社区 0~3 岁婴幼儿参与社区区域游戏是我们社区早教服务的内容之一, 作为社区配套幼儿园,我们承载着不可推卸的社区早教服务和示范辐射作用。当我们开展社区区域游戏时,总是吸引着本小区和周边小区的散居孩子和养护人的观摩和参与。社区家长可以直观地观察和了解到幼儿园在社区区域游戏中教师的环境创设、对孩子的游戏指导方法,这也是幼儿园向社区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的一种有效示范辐射形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第 1 版
[2]林佩芬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宁波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第 1 版
[3]朱良 陈思群主编《幼儿教育案例选》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第 1 版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4 月第 1 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