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茜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城关镇第二小学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地区的教学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许多数学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课堂变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然而学生课后作业形式的单一,题型的重复等,却成了老师们容易忽略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性;新课标;小学数学
作为一名工作已有四年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很荣幸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很多次教研交流、一师一优课、观摩课等活动中,我逐渐领悟了一些上课技巧,也在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然而前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终身难忘。
那是暑假开学后的第一天,我班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没有完成暑假数学作业,我很惊讶,于是把他的作业拿过来,发现他并不是一个字没写,而是写一部分空一部分,我问他:“为什么空题”?他说:“作业里的每一题我都看了,很多题目题型都一样,只是改了些数字,这些题我都会做,我用省下来的时间多做了些没见过的题型。”这番话让我既惊讶又惭愧,我一直认为只要上好课就是一名好教师,更加认为只要课后多做题就能保证成绩,而忽略了课后作业题型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并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题型的设计,大胆的谈一谈自己的几个想法:
一、题型的“基础性”与“创新性”
从题型的“基础性”与“创新性”两个方面入手,精心设计数学作业,使学生脱离题海的同时,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并熟练地运用知识,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职责。就“基础性”而言,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精选,或教师有针对性的自行设计数学作业,使全体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得到人人所期望的不同发展。就“创新性”而言,是指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师选择题型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公式”的学习中,在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个基础及相关的应用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2+3+4+……+97+98+99=?,很多老师可能会用高中的等差数列求其和,可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的,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相差都是1,可把加数倒过来再列一个算式:99+98+97+……+4+3+2+1=?,你会发现:两列算式对应数字相加后和都是100,也就是共有100个100,那么一列的和就是(1+99)x100÷2=5000,引导学生结合梯形面积公式交流讨论、总结规律,共同完成这样一项数学作业,会使学生的思维和创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题型的“横向性”与“纵向性”
“横向性”是指题型设计的范围。它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本或者练习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作业的题材。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尽可能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才能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纵向性”是指作业的深度。
小学生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初期,也是关键期,他们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不太会利用,所以在作业中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利用已知的条件,进行分析推理,一步步深入,最后得出结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克与千克》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思考题:思考“物体的重量”与“物体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第二天交流讨论时,很多同学会认为越大的物体肯定越重,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持不同意见。这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0克的海绵和500克的小铁球,让两位同学上来体验一下,当同学们看到较轻的海绵远远比较重的铁球大时,会恍然大悟,这时教师适时地追问: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看似很小的东西实际上却很重,看似很大的东西实际上却很轻,你能自己举出一些例子吗?孩子们会积极思考,并给出不同答案,比如吸铁石、妈妈的金手镯,比如棉花、羽毛等。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学科对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三、题型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题型的设计中,“知识性”与“趣味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生活,增添学生作业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趣味性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题型多样,方法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课本习题、自编习题、操作题、小游戏等,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会运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延申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了《因数与倍数》的内容后,教师可设计趣味分类的小游戏,如下图:在青青草原上列出1,2,3,6,9,12,18等数字,左边的南瓜上标“6的因数”,右边的南瓜上标“6的倍数”,让学生上台根据自己的判断将正确答案拖动到指定的南瓜里,答对系统给予表扬,答错数字自动弹回,学生重新选择。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使学生情绪高昂、乐于思考,同时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作业的乐趣,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
四、题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新课标要求,人人都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设计综合性的作业,把数学作业与生活实践尽可能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完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你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请你想办法测量出相关数据并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物体可以是学校里的,可以是家里的,也可以是商店里的等等,用你们爱发现的小眼睛去寻找,爱思考的小脑袋去处理,作业既可以单人完成,也可以寻找小伙伴合作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上课、上好课,更要精心设计作业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促进青少年一代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之我见[J]. 王玉霞.??名师在线.?2020(08)
?[2]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的设计策略[J]. 靳博,黄景艳.??教学与管理.?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