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美术课如何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沐瑶
[导读] 本文将思维导图与美育相结合,努力整合学生的绘画思维和学科知识
        沐瑶
        建水县第十中学   云南省   654300
        摘要:本文将思维导图与美育相结合,努力整合学生的绘画思维和学科知识,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之后结合教学现状,分析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主要路径,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转变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思维导图艺术思维
        当前,对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是初中美术教育中的一道难题,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思维导图是一把打开学生美术思维之门的钥匙,可以为学生的美术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从目前的形势看,以往的教育理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此时,初中美术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后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渠道之一就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充满艺术情趣的教育方式,只有将艺术和艺术教育相结合,才能满足学生艺术思维的发展需求。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和身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既处于叛逆期,又处于艺术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达到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但是,以往的教学理念下的思维训练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此时,教师应使用思维导图,设计美术课程,强化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构建需要满足学生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才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教学质量。鉴于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教师需要探究的重点。
        二、以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主要路径
        1.结合传统教学
        从现代化的视角看,初中美术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时,可以将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另外,初中美术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包含思维导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手段,结合学生动态化的发展特征融入思维导图,以此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完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2.将思维导图有关理念融入教案
        初中美术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融入思维导图,就需要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实施开放式的教学策略。此时,美术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建设需要与相关问题,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探索具体的建设方法,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高思维导图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从实践的视角看,教师需要灵活地使用思维导图,并将其进行积极转化,让学生在开阔的美术视野下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创新能力。思维导图比较直观,可以发散式地呈现出图形的结构。思维导图教学和传统教学理念下的美术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思维导图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初中美术教师在实施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开放的视野下整合思维、延伸意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性基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其绘画技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设计中国结”主题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罗列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探索答案,总结经验,了解中国结的使用材料与用途,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作出自己心中的中国结。在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中国结赠送给家人或朋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科学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发展历程、制作材料、表达的寓意等。

此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闹元宵”主题绘画创作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一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薄弱,学习方法单一,不愿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其情感体验较为贫乏,创作的作品内涵不够深刻。部分美术教师虽然认识到这一问题,但难以有效解决,更难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能力。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闹元宵”主题绘画创作为例,旨在展开合理的教学设计,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元宵节的图片,让学生回忆元宵节的场景和主要活动,同时说出元宵节的相关装饰与特征,在回忆与罗列相关元素的基础上开展美术创作。在部分学生的作品中,其画面表现的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呈现舞龙、放鞭炮、看电视、吃元宵等场景,并且画面缺乏生气,表现技法雷同,空间意识不强,缺少对细腻情感内容的表达,作品缺乏创新意识。为此,笔者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开展二次创作。
        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确定思考的方向。换言之,需要让学生在“闹元宵”的基础上,在作品中体现出形象性、创新性、情感性,之后在这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延伸其他的创作情感。其次,需要构建开放式的师生讨论模式。教师需要让学生建立相关的概念联系,让学生搭配相应的元素开展创作。之后,教师需要探究活动,构建思维导图的第三层分支。最后,教师需要完善活动,让学生在发挥优势、弥补缺陷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达自身的情绪,完善和创新美术作品。
        在实施“闹元宵”主题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主要使用Mindmapper软件,与学生一起构建了对应的思维导图。其中,凡是带有“……”的部分,都是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的部分。学生也可以有效完善思维导图,向教师和其他学生展现自己作品的独特风格。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笔者选取一名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上和所有学生一起分析。首先,绘制作品创作的思维导图,该幅作品呈现的是舞狮的场景,该名学生在此抽象概念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资料、查阅图片并加以创作。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该幅作品的呈现方式与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绘制新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开展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进而进行创作。
        初中美术教师需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在创作之后,学生需要反思自己的作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拟定优化措施,弥补其中的不足。在创作“闹元宵”主题绘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合理地使用相关符号和色彩展现相关内容。学生在整合相关元素之后,开始描绘“闹元宵”的热闹场面,通过画面反映人物参与“闹元宵”活动的喜悦。通过思维导图的优化,学生都完成了“闹元宵”主题绘画作品的创作活动。将思维导图引入主题绘画创作活动,增强了作品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学生可以将抽象性的符号、象征性的色彩等融入作品。同时,在“闹元宵”主题绘画创作活动中,教师在学生处理画面背景的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使用传统写实的方式描绘背景,而是让学生使用暖色调的色彩加以描绘,以此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四、结语
        在初中美术课程融入思维导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对审美意象进行再创造。教师应将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贯穿美术绘画创作的全过程,发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峰,闫冬.初中美术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1):107-108.
        [2]余成玲.浅谈思维导图在中职高三数学复习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8(5):44-45.
        [3]孔令烨.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