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媛,王颖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710043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迎来了变革的重要机会,本文从“互联网+教育”的现状分析中,提出了教学模式的可行途径分析,首先可以对翻 转课堂的继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次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碎片化,可以引入知识地图技术,辅助课程、学科的体系建设,最后,应该加快对于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尽早为学生提供优质、开放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翻转课堂、知识地图、网络课程评价
引言
现代化大学是在英国的工业大革命背景下催生出来的,自1810年德意志的柏林大学的创办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雏形以来,目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两百年来,政治、文化、生活、生产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而大学的主要教学形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革,当前高校的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发展,对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给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的机会,这给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1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革,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兴的行业层出不穷,传统产品的复杂性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出快节奏、多元化、跨领域、高复杂性等一些新特点,虽然高校也在积极推进学科专业的改革和建设,然而在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需要的周期很长,而且一旦设立就表现为长期稳定的形态,因此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日趋严重。通过调查,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数逐步减少,而且学生更换工作频率的增加,因此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因此在未来的社会,在以专业能力作为基础,作为第一 块职业生涯的“敲门砖”的同时,要获得长期的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则更强调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力将比学历有着更重要的作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意味着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对人才的培养需要由知识传授型向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转变。
2“互联网+教育”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发展,互联网对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外的互联网教育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趋势,我国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各式各样的互联网教育也迅速发展,各个国家、知名学校以企业对互联网教育都寄予厚望。我国的互联网教育在当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表现出了极强的市场生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过 渡阶段的必然存在的问题。
2.1“互联网+教育”带来的优势
“互联网+”是新时代的产物,代表着技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首先“互联网+教育”能够将老师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例如课程中的知识点,可以做成慕课、微课,供学生学习,但这并不意味对教师要求的降低,反而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技术的进步对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更新,另一个方面教师从这种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需要从事更具创意的工作,比如从对教学内容的关注,转变为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更有针对性的组织课堂,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知识讲授的针对性。
其次,“互联网+教育”使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发展个性化能力。传统的教育是大班授课,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而网络教育资源则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知识、能力水平自行调整学习进度,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而且现在可以实现课前学生利用慕课平台、微信平台等新兴教学平台进行自学,课上主要采用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和以激发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为:自学-解疑-讨论、深化-小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研究 ,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充分释放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
最后,“互联网+教育”意味着资源能够最大程度的共享,促进教育的公平化。当前城市之间、城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分化非常大,而“互联网+教育”则意味着优质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每个学生可以以较低的经济成本获取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个人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互联网+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机进行教育模式改革,实现高速发展,逐步缩小与国际名校的差距,从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2.2“互联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近些年发展迅速,优势显著,但是其在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也逐步显现,制约着整个产业实现质的跨越。
首先,“互联网+教育”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度、依赖度、认可度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1]。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学习的内容不再仅限于课堂,虽然学生可以更为自主 的学习,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产生对老师能力的怀疑,对课堂教育的轻视,导致他们过分依赖网络学习,而当前阶段,网络学习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并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从而会造成整个学习效果的降低。
其次,“互联网+教育”下知识的碎片化学习增多,深度思考减少。知识的碎片化指学习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是无序、独立、零散的知识点[2]。
碎片化的资源使学生的选择增多,广泛性增加,但是缺乏系统性、组织性,而且知识的获取变得简单、快捷,这样很容易使学习者养成疲于思考的习惯,而更倾向于“拿来主义”,而且碎片化的内容缺乏关联,无法 形成知识体系,难以保证学习的深度。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知识量庞大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更需要人对知识的理解、组织和处理的能力。
再次,“互联网+教育”对于学生自律性的要求较高,经过大量的调研,大多数学生难以达到完成整个在线课程所要求的自律性[3]。尽管很多在线课程采取了多种方式激励用户持续学习,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期看,仍然没有在本质上改变学生的自律性,当然其中很大程度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和兴趣度。
最后,当前网上课程资源日趋丰富,同一门课程会有多个资源,课程本身的质量参差不齐,作为学生本身 ,很难在未学习该课程前进行有效的甄别与判断,更重要的是,现在缺乏科学的网络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依靠个人或某个团队,难以达到科学全面的评估。
3可行路径分析
当前,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基于“互联网+教育”给出了未来大学的设想[4],认为传统的大学学位已经过时,“互联网+教育”将会提供一种新型的终身教育,而这更能适用于现代的劳动力市场。这种设想合乎人学习的天然属性,人人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将人的潜能和优势尽可能的发挥出来,但是基于目前的教育现状和壁垒,“互联网 +教育”的实现有着很大的现实局限性,即使未来能够实现,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既要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这种新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也要基于目前线下教育仍然具备的巨大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1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施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布莱恩·冈萨雷斯(Brian Gonzalez)认为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 通和交流[5]。翻转课堂在2011年进入中国教育领域,面对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教育界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翻转课堂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时间,实现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翻转课堂的理念是理想的,在实际中也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是目前仍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互联网+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尚未成熟,目前甚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网络教育资源都将存在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因此需要课程教学老师,用心甄选用于翻转课堂的资源。2 由于翻转课堂处于探索阶段,课堂组织 的流程没有统一的规范,教师角色的转换对其现有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挑战,因此教师要建立积极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与引领课堂。3 鉴于学生学习的惯性,当前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经历中,普遍是被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偏弱,因此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采用基于项目的方法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
3.2加快互联网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网络教育的质量取决于网络课程的质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课程的评价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整理了影响网络课程各项内容指标,同时对网络课程产生影响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并分层次列出了近百项 指标[6]。美国有一家学习研究中心对网络课程的组成元素及其内容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最后对网络课程的组成进行总结:网络课程的开发与研制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丰富的资源支撑、教师授课的严谨态度、学习需求方的不断支持等方面。但是这些仍然只是一些初步的探索,并未形成相应的规范,随着互联网上资源的逐步增多,对成熟的评价体系的需求就越大,因此必须加快互联网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3.3构建基于知识地图的课程研究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资源的碎片化比历史中以往的任何时刻都要大,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这就需要在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便利性的同时,想办 法去克服它本身的缺点,当前随着知识管理的研究,知识地图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对于教育领域,同样也可以采用知识地图形式给学生展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知识地图是一种显性的、结构化的知识关系网络。在具体课程中,知识地图一方面能够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实现知识共享;另一方面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定导航,减轻学习者迷航。当然这需要根据具体课程的实际情况,判断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确定知识点间的关联关系。在这一环节,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分析;另一方面要对知识点本身的定义以及综合应用场景进行分析,以确定知识点间的关联。而后就是对知识地图的不断更新与维护,这可以成为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的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提供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以及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分析,对当前形势下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行路径进行了探讨,首先需要关注当前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存在问题,进一步接近翻转课堂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基于现有的基础加快对于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使教学资源能够以优质的内容呈现在网络,为翻转课堂的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知识地图应引入课程建设中,使线上课程中的知识点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展示,确保学生能够获取结构完整、体系完善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邵雪. "互联网+"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6,17-17
[2] 郭慧琳. “互联网+教育”的哲学思考[D]. 吉林大学,2017,18-19
[3] 郝辽钢. 考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影响的在线教育产业发展趋势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2018,19-20
[4] 黎静. 在线教育来潮:教师的困境与出路[J]. 高教探索, 2013, (05):151-155.
[5]未来的课堂:颠倒的教室.[EB/OL].[2011-10-10].http://www.ybcn /ad /news / 201110/t20111010_456993html.
[6] 杜迎洁,吴松青.开放大学网络课程质量评价探究——以“个人理财”精品网络课程为个案[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年第 1期.
作者信息:
张惠媛,女,1984.02.01,就职于空军工程大学。
联系电话:13991829084
邮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六路60号 刘洪辉收 1399182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