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差异化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宋得福
[导读] 探讨民办高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宋得福
        广州南方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0
        摘要:探讨民办高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对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研究,通过三个主要举措构建“分层次、差异化”民办高校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分层次、差异化;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层次不一,可是现如今大多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有效体现差异,不能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民办高校存在向公办高校看齐的情况,办学定位过高,培养人才社会认可度低。民办高校,应该进行差异化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实务型、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不同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真正提高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品牌和就业率。
        一、目前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与学生实际不匹配。很多民办高校没有考虑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差异,将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一样,仍然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这一目标虽然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本科专业教学的要求: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但仍然没有脱离“高级人才”培养的束缚。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民办高校应该找准自己所培养的会计人才未来的服务对象,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确立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层次,定位培养目标。
        2.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民办高校在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基本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计划,把所有的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部分,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以及社会对该层次人才的需求,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环节不够,没有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设置出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课程体系。会计教育如果仅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训操作的仿真教学,导致课程体系内容达不到会计教育目标的要求,很难满足社会需要。
        3.会计人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求结构性矛盾。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仅意味着量的增加,更需要质的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会计人才培养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本科会计人才数量急剧上升,引起其他方面人才需求的匮乏; 二是质量的变化,必然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当调整。会计人才数量增加和质量下降两个方面的原因,最终引起会计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比如,目前社会对高层次国际化会计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二、构建差异化、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逻辑起点
        1.塑造“差异化”品牌,创造竞争优势
        在进行会计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差异化培养模式设计时,要以市场细分为理论依据,找准培养模式的市场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凝练出培养模式的差异化特色,用差异塑造品牌,把差异化真正转化为相对于其他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来确定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会计人才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信息化水平、国际视野、竞争意识等基本素质的差异化;以社会对ACCA、CPA、会计信息化等人才的巨大需求缺口为前提,以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就业为导向,以高校和企业互动为特色,确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国际合作,着力培养会计人才“一专多能、突出应用、熟悉国际准则、信息化水平高”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特征,深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内涵,构建多元化会计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2.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差异化教育机制
        一是重点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将基础夯实的通识教育、宽口径的管理学科教育、会计专业体系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二是打破千人一面的标准化、规模化教育模式。建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结合为先导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方式,实施会计人才的分流培养和分层培养改革;三是注重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实验环境的仿真化,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仿真实验室,借助网络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施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减少纯验证性的实验,增加会计行业模拟仿真实验。
        3.构建高校和企业良性互动的培养机制
        开展教学改革与企业的互动。邀请企业参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制订和变革:立足服务会计行业特点、市场需求,进行会计专业深化改革,明确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向;立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要求,重组和深化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立足企业会计岗位需求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重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与岗位能力需求紧密衔接的、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课程内容;立足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会计行业实际,修改完善学生质量评价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实现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广泛开展资源共享与企业的互动。高校要不断吸收高质量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教育中,促进创新和实践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建立“企业+学校+学生”选择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自有特色和优势。企业也可以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与企业通力合作,形成科研团队,共同攻关,达到双赢。


        4.重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指标差异化。学生质量的高低仅靠学校自己评定远不够,要以是否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会计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般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和会计职业技能、科技创新素质及能力和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四个指标。要科学地对指标进行量化评价。二是评价方法多样化。推行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性评价和观察、抽查、小组评定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多样化考试、考核手段是差异化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三是评价目标差异化。评价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有导向作用,合理、差异的评价目标设置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构建差异化、分层次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举措
        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差异化目标
        (1)与“双一流”高校错位发展。在进行人才培养整体定位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民办高校其生源质量与“双一流”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要显著有别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面向中小企业,熟技术、强适应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的培养定位,而是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实践能力较强的中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专业方向的差异化。在对学生在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法、教学管理上都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尤其是界定了本系不同专业在上述方面的差异,加强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比重,实现了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同时,为适应不同就业需求,可以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
        (3)培养层次的差异化。在人才培养上,本专业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民办高校根据学生在毕业后继续深造或就业的不同意愿,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尤其在多样化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为个性化培养创造了更多空间。例如,可以开设考研选修课程及相应研究方法类课程以初步启发其研究思维,并为学生开设了考研的相关讲座和座谈会;而对于毕业后即就业的学生则致力于落实中级应用型实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2.突出教学过程实务化
        会计学专业作为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对于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来说,实务导向是由其学生层次和人才培养定位所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务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强化实践教学。以“使学生实实在在掌握会计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设置了专门的实践教学模块,并以培养能力为出发点,建立“课内实践—校内综合实践—校外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的多层次实践教学通道;同时为保障专业实习效果,根据专业课程的规律适当调整其课程的开设顺序。其次,本专业为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配套“硬件”与“软件”设施,包括建设了校内专业实验室、校外省级实习基地等。
        (2)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除引进具备丰富实务经验的双师型师资,还可以聘请一批以会计师事务所中高层为主的校外兼职老师队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论的研究,积极探讨与改革案例教学方法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3.提升人才培养专业化
        (1)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奠定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可以借鉴国内一流大学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特点,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核心专业课,由具备扎实学术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职或专任教师授课,并按照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过程实施严格监控。
        (2)以实践教学锻炼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设置了专门的实践教学模块,建立了多层次实践教学通道。另外,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增加案例教学比重,改变“重理论、轻实务”现象。
        (3)以“第二课堂”提升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基于自身特定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大力打造“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如通过开设系列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把握会计行业学术与实务动态,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另外,组织学生开展“会计知识竞赛”、“理财规划大赛”、“ACCA就业大比拼”等专业比赛和创新训练项目,培养其专业创新思维与能力;开设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明确会计人才培养差异化目标确定、突出教学过程实务化、提升人才培养专业化等主要举措,对构建“分层次、差异化”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好的作用,可以更好的提升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谭倩芳.差异化教学模式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8):362-363.
[2]江春霞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专业差异化教学中的应用——以会计学课程为例[J].信息素养,2019(1):99-102.
[3]黄莹.中国国内差异化教学的相关研究[J].文教资料,2010(4):3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