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丽
广州英赛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的迭代更新速度加快,而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标准,对教育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现今许多高校不仅调整部分专业,且开设了职业生涯的教育。如何帮助大学生提升能力、调整心理,既不内卷又不平躺,平稳的过渡步入社会,职业生涯教育变得日益重要。职业生涯教育为挖掘学生本身的潜能,根据自身长处选择职业,认清自身擅长的方向,了解自身兴趣所在,给自己职业生涯奠定一个美好的开端,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种选择与积极心理学相呼应。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教育普及程度的加大,大学生逐年递增,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届毕业生辞职率也是高居不下,与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
1.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首先要进行对自己自身的认知,认识自己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重要环节,人生就是一个对自己不断探索的过程,每个阶段的自我拥有着不同的观念和魅力,而高校对待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认知自我,然后熟知自己的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性格,兴趣和自我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约束从合适的职业点出发做一个初步定位。
2.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及方案
每个大学毕业生又要制定属于自己的就业目标,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这样一步一步会让大学生逐步接近自己制定的目标,最终实现人生目的。刚接触职业规划的学生不能够完成目标的制定,因为他们还不能认清符合社会的种种机遇情况。因此,高校制定符合学生自己的生涯教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课程上,老师会将学生的目标进行细化,从他们的想法出发,如果学生不清楚以后要干什么,就可安排他们到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咨询或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二、职业生涯教育的影响因素
1.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本身充满了双向吸引的特点,它不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传递,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也需要教育。因此在教育生涯中发挥积极性特别重要。通过案例分析,一个人的主动性越强,对新型职业探索的进取心就越大,那么越来越能适应如今社会的就业特征。换句话说,积极主动性越高,就会对自身探索和认知程度就越深,不用引导就能自身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兴趣着陆点,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因此,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提高对于选择人生方向有很大的帮助。
2.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方向
各高校如何在即将毕业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调查表明,任何公司都要进行面试环节,在学生们参加招聘之前,学校会集中组织面试培训,一方面鼓励学生们的自信心,一方面发现学生们存在的面试问题给予规划指导,但是一些就业中心没有考虑现实因素,存在明显的问题,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这造成了一些学生们听的云里雾里,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就业中心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积极性,对课程提出整改,积极发现问题的关键,并为此做出改正措施。
3.教师的专业性
有些高校老师的本专业并不是教授就业指导方面的,而是有自己本身的课程,在学校的安排之下制定的计划,而这样的计划使课程较多的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导致很多老师对这种课程不重视。一方面没有了解学生的所学专业的就业现状,一方面也没有增加课程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很多同学对课程不感兴趣,从而忽视了自己即将面对进入社会的准备。
三、积极心理学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对于心理学过往大众认知的是抚平精神疾病和心灵创伤。然而,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关注是较少的。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到了20世纪后期才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强调的是对人们的幸福感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潜能,而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缺少这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就业方面提供很大的帮助。
1.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人格特性大体上是指在社会上存在一些品质,这些品质可以无形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直观的发现自身潜力的优点。积极心理学在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的同时,大体上对24种积极人格进行研究,比如乐观、美德和宽容心等积极心态。这些优质特性对提高自我就业能力有很大帮助,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会集体,对探索新事物有更好的耐心和毅力,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也能够自我完善修复,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在面临就业难题带来的层层关卡时,也会一一逐步击破,建立健康的心理防线,培养积极人格特性,更勇敢的面对属于自己的未来。
2.积极情绪体验
情绪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本身行为,这是研究表明最直观的表述。一个个体的好情绪会鼓励它奋发向上,努力生活,而不良情绪会让他们丧失生活的信心,概括的说,就是一种社会交际恐惧症,这种症状的发展程度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社会焦虑症越严重,对本身职业的选择就会越难抉择。倘若对它进行积极情绪的引导,就会自然而然增加自我效能个体的职业探索深度。
所以,加深个体职业生涯探索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提高个体积极情绪的直接目的。
3.积极的社会环境
环境是影响个体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使人的心情变得开朗,促进人们思想的延展性,无形中也在激发个体的本身能力,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庭、朋友和学校的熏陶和支持。无形的支持会让他们信心百倍,或许一句鼓励就会让他们积极性提高,减轻就业压力,可以尽情的按照自己兴趣选择人生方向。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措施
1.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增加情绪体验和人格特性是双向作用。积极情绪体验可以促进人格特性的形成,另一方面人格特性在无形中也增加了本身的积极情绪体验,两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随着教育改革的突飞猛进,各类高校对心理建设的学习尤为重视,如今就业压力重大,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也成为了重中之重,人格特性对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意义非常大,很多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的辅导和团体活动的辅导,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的进取心,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乐观心态。从团体活动中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心理健康状况也包括两种,一种是消极一种是积极。为了能够直观的发现学生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所以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评估检查,如果在这期间发现严重问题要及时纠正错误并加以改正。正是有了这些应急措施,为培养学生们的人格特性树立了严格保障。然而,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仍然有限,还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使教师们或者学校对于积极人格特性的培养程度不够重视,因此,学校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心理的教育,拓宽学生们的眼界,从培养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进一步挖掘学生们的潜能意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建设积极的社会环境
家庭和学校的氛围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对个人性格生活方面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供社会支持,在支持中感受强大的凝聚力提高生活幸福感,对职业生涯探索起到了更强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减轻了就业压力可以跟随自己的想法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不必约束于循规蹈矩的传统规则,一方面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向家庭申请援助,锻炼自己的勇敢心态。当然在此之前,家长们要向他们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让他们放心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也可以提供一些就业经验和宝贵意见。在学校,教师们的教育方式很重要,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团组学习讨论,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也要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探索,也可以帮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更直接的接近成功,也使自身职业探索旅程更加顺利,因此,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增加职业探索的主动性。
3.培养积极的就业价值取向
一般情况下,据研究表明,很多大学生还没有投入社会队伍,肯定对工作薪资方面比较在意,而且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受过一定的辛苦,有时候会为了薪资水平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即便是自己不擅长的专业,和自己的性格不相符,总体上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在就业价值取向方面,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该将自己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因为还很年轻,拼搏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人觉得在某件工作上做的时间久一些就不愿意更换自己现有的工作岗位,不愿意体验新事物,这要看他们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不是符合内心的标准。有些岗位虽然实习薪资不是很高,但应该注重以后的发展,将自己的成长融入进去,在公司发挥自己的特长,渐渐地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慢慢实现自我追求和人生理想。
4.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
大多数城市中从小培养起来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捧在手心上,没有受过风吹雨打,经历一点挫折可能就不能忍受,心灵比较脆弱。如果得到一点小成绩的时候就会沾沾自喜,处于困境的时候就变得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因此,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非常重要,这也同样运用到求职方面,如果被面试官提问没有回答上来,也不要过分自责,也不要盲目自信,给人营造一种自以为是的表象。在这个方面上,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断改进自己,渐渐超越自己。要分清积极与消极的情绪,避免让消极情绪影响自己的生活,在平凡的小事中做起,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5.杜绝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在学生之间经常出现,如果学生有了攀比心理,就会被利益蒙蔽双眼,不从自身实际角度出发,们往往看重的是身边同学的发展,看到别人选择他就要去选择,这就说明了学生没有对自身价值准确定位,缺乏自信的表现。因此,学校在开展课程时,就要特殊说明这个问题,避免同学们产生心理误区,变得更加自信,杜绝攀比心理。
积极心理学是对优点与美德的全面研究,它的作用就是对那些处于逆境的人们起到促进作用,让他们在无形中求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建设高质量的情绪体验,丰富自己的个人生活。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积极心理学能够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兴视野,一方面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积极条件。培养学生们的积极心理还有很多方式,本文没有一一列举,在高校学生即将走入社会发展之下,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他们的斗志,培养他们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韧性。
参考文献:
[1]方小婷,叶宝娟,杨强等.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职业生涯探索与职业成熟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3(5).
[2]朱翠英,胡义秋.积极心理取向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必然性极其模式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科学报,2019,(25).
[3]伍翔.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探索[J].研究探索,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