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调查——以辽宁省高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姜大治[]
[导读] 本文对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展开问卷调查,
        姜大治[]
        1辽宁财贸学院 大数据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摘要:本文对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展开问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大学生“校园贷”认知情况以及用途三个方面进行描述统计,深入分析大学生“校园贷”的使用情况并提出规避“校园贷”危害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
        
一、引言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网络借贷平台,并受到了大学生广泛追捧。但同时,“校园贷”所引发的学生债务危机和潜在的各类安全风险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及各种各样的恶性催债事件频发将“校园贷”推到了社会的风口浪尖。国内学者围绕着“校园贷”的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广泛的探讨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王亚军(2017)认为,校园网贷又被称为校园借贷、校园借款,其特点是不需要任何抵押或担保、期限短、利率高[1]。李叙帆(2019)指出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已经出台的文件中,没有明确的校园网贷的概念 [2]。陈剑阳(2020)指出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上没有明确“校园贷”的概念,仅是指出“校园贷”是高校大学生向各式各样网络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3]。王瑜和范伟源(2016)指出随着消费信贷的不断普及,各金融机构对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高度重视,促进了各类大学生的信用服务对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的影响 [4]。李云(2017)指出我国对P2P业务的立法还不完善,尤其是相应的管理条例,一旦出现了非法的“校园贷”,那么也就没有确定的处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并且没有标准的处理程序[5]。陈倩(2017)通过研究大学生选择“校园贷”影响因素,得出个人消费意愿是大学生选择“校园贷”主要因素,个人信用和个人金融知识也是产生“校园贷”行为的重要因素[6]。
        综上所述,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学者针对“校园贷”的概念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且学者们对于“校园贷”的研究主要以宏观视角进行了整体性研究,而以辽宁省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研究尚存在不足。
二、大学生“校园贷”的使用现状
        本文为了深入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校园贷”的使用情况,在2020年下半年以辽宁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采取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通过问卷星链接、QQ和微信等手段发放问卷,此次共发放问卷656份,剔除明显错误的和有重大问题漏填的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635份,即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6.80%。
        
        (一)大学生基本情况
        如图2.1所示,在总样本中,男性大学生样本为311人,占比48.98%,女性大学生样本为324人,51.02%。在样本中,“使用过校园贷”的大学生共165人,其中,男大学生为78人,占比47.2%,女大学生为87人,占比52.8%,由此可以看出女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比例高于男大学生。

        
        
        图2.2 各年级男女大学生情况
        如图2.2所示,大一男女大学生人数分别为88人和70人;大二男女大学生人数分别为81人和89人;大三男女大学生人数分别为108人和123人;大四男女大学生人数分别为34人和42人,各年级内男女大学生人数相差不大,结构较为合理。
        
        (二)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认知状况
        1.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认知途径
        如表2.1所示,大学生认识“校园贷”的途径很广。大学生通过网络广告推送、校园广告、校园传单、同学朋友告知、手机短信和报纸杂志等线上和线下,多种多样的途径认识“校园贷”。其中,通过校园广告传单认知“校园贷”的占比高达80.91%,这表明校园广告传单是大学生认知“校园贷”主要的途径。此外,网络广告推送和同学朋友告知也是高校大学生认知“校园贷”的重要途径。

        数据来源:对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问卷数据整理所得。
        2.大学生对校园贷的风险认知
        如表2.2所示,在大学生为什么不使用“校园贷”的调查中,因“此类机构太多,信誉度不足”以及“担心个人信息泄露”这两个因素占比最高,分别为56.91%和56.60%,这表明许多大学生对“校园贷”的信誉和安全问题保持着一定的警惕性。大学生认为“校园贷”不存在风险的比例高达20.27%,而46.11%的大学生认为校园贷“风险较大”;在大学生所担心的“校园贷”风险种类之中,“个人信息泄露”、“还款困难”、“引导犯罪”、“影响学业”等风险比例均高于50%,这说明大学生对“校园贷”的潜在风险还是有较好的认知。

        数据来源:对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问卷数据整理所得。
        
        (三)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
        1.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频率及金额
        如表2.3所示,大学生每个月使用“校园贷”的次数主要在5次以内,只有2.47%的大学生每月使用“校园贷”是在15次以上。大学生使用“校园贷”时,其贷款金额最多的档次为“101-500元”。

        数据来源:对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问卷数据整理所得。
        2.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原因及用途
        如表2.4所示,52.73%的大学生因为好奇,尝试使用“校园贷”,但为了满足消费欲望是使用“校园贷”最主要的原因。如表2.5所示,从用途来看,城乡大学生对于“校园贷”的使用存在差异。城乡大学生主要用途是休闲娱乐,其次是购买奢侈品。在奢侈品的购买上城镇户籍为42.10%,农村户籍为32.40%,因此可以看出,城镇户籍大学生于农村户籍大学生相比,城镇大学生的“校园贷”需求更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树立合理并且正确的消费观念,杜绝学习生活中的攀比与浪费,应该做到节俭独立,保持积极健康、不断进取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消费需求制定合理的计划。大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校园贷”的理性认知,了解违法“校园贷”的危害,大学生应该消除自己过度消费的欲望,切断自己要使用“校园贷”的想法,远离“校园贷”。
        (二)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
        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部分大学生滋生了虚荣心,并且养成了扭曲、错误的消费观念。大学生仅仅为了满足自身虚荣心而去借贷款,其目的只是为了购买一部苹果手机。由于家庭教育、社会因素等原因,有的大学生会产生与自身消费水平不相匹配的错误消费观。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三观德育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风气,遏制不良消费观念,应当成为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可以通过公开课、办讲座、校园内张贴海报、自媒体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校园贷宣传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学校可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可以深入认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三)完善“校园贷”的监管
        “校园贷”的监管需要多个部门联动、协调综合治理,才能够成为全面、多角度的体系。要明确监管的主体单位,确立一个领导部门,其他部门分工合作。提高对金融平台的资质审核,提高借贷平台的准入门槛。各监管部门之间,联合起来全面监控、信息共享,对于那些违规、不合法的校园借贷平台及时处理,保障非法“校园贷”无法进入校园。对于那些资质审查合格、信用体系良好、风险意识完备的正规校园借贷平台,允许其对大学生提供合法的借贷服务。金融借贷平台可以与高校、政府三方合作,共同营造合法、合规的校园贷款,保证“校园贷”发挥正向作用,做到既可以解决大学生困难,又可以规范高校校园借贷市场。
        (四)健全规范“校园贷”的法律法规
        当前“校园贷”存在发展速度快、审核不严格、风控不够完善的缺点。我国目前关于“校园贷”的政策文件的法律效力有限、立法层级不够,无法有效的震慑不法分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必须加快规范“校园贷”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校园金融服务秩序。
        
        
        
参考文献
[1]王亚军.高校校园贷特征性研究[J].中国培训,2017 (02) : 281,283
[2]李叙帆.我国校园贷的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9(17):30-32+35.
[3]陈剑阳.高校“校园贷”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05):566-571.
[4]王瑜,范伟源.大学生消费信贷现状分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02):59-62.
[5]李云.从学校视角探讨校园网贷的现状和对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8):75-78.
[6]陈倩.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学生校园贷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7,31(02):80-82+86.
[7]赵娟.基于认知调查的大学生校园贷现状、成因及对策[J].长治学院学报,2021,38(01):84-88.
[8]李帅.我国校园贷的风险成因及应对策略[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1):238.
[9]陶金.校园贷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风险应对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9(21):139-140.
[10]葛晓茜.高校校园贷现状调查及思想教育对策探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7):234-235.
[11]谭红华,李白杨.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现状研究——以天津市部分高校为例[J].时代金融,2020(29):32-34.
[12]周君君.大学生对“校园贷”风险的认知与防范现状调查——来自上海、河南两地区的数据及其比较分析[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04):96-109.
[13]许婷,陈瑞英,毕晓婷,吴晓光.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商论,2018(26):44-46.
[14]张英楠,吴限,邸星澎.高年级医学生校园贷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9):120-122.

姜大治(1977-),男,辽宁葫芦岛人,辽宁财贸学院大数据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