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职教材出版改革探微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邓芳
[导读] 一方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邓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摘要:一方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要求职业教育“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三教”改革的任务要求中,教材改革是“三教”改革的基础。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是信息技术与“新冠疫情”交汇而成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时代。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几乎全面实现了线上教学,将逐渐构建基于“双线教学”混融共生的新时代教学新体系,纸质教材的出版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因此,教材出版企业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任务,全力投身教材改革和数字化出版转型,才能满足院校线上线下“双线教学”的新需求。本文重点讲述“后疫情时代”高职教材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困境,分析高职院校“双线教学”对纸质教材出版的影响,建议出版社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纸质教材出版中积累的优势,采用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联动出版制度,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发各种线上资源,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发“双线教学”的课程资源,同时深入探索传统出版与新技术的融合,以适应新时代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双线教学、新时代数字化出版

1 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陆续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首次以国务院文件形式,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部也印发关于《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 继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今年(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国家给予职业教育高度重视的同时,对职业教育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即“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目标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职院校各专业线上授课几乎全面覆盖,势必会在“后疫情时代”推动高职院校线上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模式创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深化“三教”改革的进程,为“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新的空间和途径。而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基础环节——教材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后疫情时代”是信息技术与“新冠疫情”交汇造成的职业教育的新时代。从长远来看,高职院校将逐渐构建基于“双线教学”混融共生的新时代教学新体系,进而倒逼教材出版企业调整其传统的纸质教材出版模式,以适应移动时代的市场需求。本文将从出版企业的角度,阐述职业教育中高职教材出版业的现状和困境,分析高职院校“双线教学”对纸质教材出版造成的冲击,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供高职教材的出版企业参考。

2 高职教材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困境
2.1高职院校的线上教学正在大规模普及
        疫情发生后,“线上教学”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大规模的实践,高职院校为了确保正常教学进度,提高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正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大力推进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建设。最新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我国在线课程平台的慕课新增了近5000门,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正在广泛普及。
        同时,国家也在积极鼓励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加大了资金和人员方面的投入。2020年4月9日-10日,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中表示,后期将会积极筹备召开世界慕课大会,组建世界慕课联盟,进而推动世界线上教学的发展。“线上教学”的发展势头迅猛。
2.2 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一方面,高职院校对于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化教学的呼声水涨船高,而另一方面,高职教材的出版企业在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色的数字化出版道路上艰难前行。虽然,大多数出版企业都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积极迎接数字转型的挑战,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各类数字产品和教材配套数字资源,以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需求,建立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出版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模式,但是多数出版企业的主要盈利点仍然来自于传统纸质教材的出版。主要原因是:多数出版企业的数字产品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盈利大都是通过将数字服务附着在纸质教材中,再通过纸质教材的销售途径得以实现。多数独立于纸质教材之外的数字服务和数字产品,市场收益甚微,很难实现可观的、体系化的盈利模式。可见,高职教材的出版机构在数字出版转型方面依然任重而道远。
2.3 高职院校“双线教学”对教材出版的冲击
        “后疫情时代”的高职教育将全面进入“双线教学”的时代,即深度进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双线教学”对教材出版的冲击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双线教学”对纸质教材的版权保护存在一定威胁。高职院校广泛开展的线上教学模式中,无论是制作慕课、微课、翻转课堂,都需要精品的教材内容为依托。院校希望教材出版企业可以无偿提供教材的电子版,供老师们备课、教学或者开发数字资源使用,但出版企业出于版权保护的原因,身陷两难境地。一方面难以拒绝服务院校提出的需求;另一方面,若给院校提供完整版的、可复制的教材电子版,对教材的编写团队以及企业长远的发展来说,都无异于“杀鸡取卵”,毕竟优质的教材内容是出版企业最后的“王牌”。
    其次,“双线教学”对纸质教材销量的冲击巨大。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大规模展开冲击了传统纸质出版行业的市场份额,造成出版行业产值下降,行业前景堪忧。2020年上半年,由于高职院校没有开课,纸质教材无法发到学生手中,院校在学期结束后只得将已经购买的教材又退货给了出版商,教材的销量大幅下滑,这让经营已然惨淡的传统出版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最后,出版企业本身面临技术改革的困局。“双线教学”中的“双线”,不仅重在“双”,更突出了“线”,它标明了在线教学“网络教育”的本质。但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组建数字产品研发队伍,开发和应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课程,对于传统教材出版企业而言,其在人员储备和资源储备方面都相对比较薄弱。可见,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网络技术和运营方面困境重重,唯有走出舒适圈,寻求协同合作,方可打开新的局面。



3 高职教材出版业的改革之路   
3.1 充分发挥纸质教材出版积累的优势
        新形势下,教材出版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在教材内容研制上把握好方向。与阅读平台上泛滥的“速食”阅读不同,一套精品教材从选题策划到组稿、编写、出版,到后期开发配套数字资源(如数字课程、APP、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出版周期至少要在2年以上。纸质教材出版过程中,出版企业担当着多重身份,教材编辑深度介入教材研发和出版的整个流程:从选题申请立项到组建编写队伍,从确定教材理念到撰写框架样章,从内容审读到编辑印刷,从教材出版发行到教材宣传和一线教师培训,从跟踪教材的课堂使用到收集反馈意见,再到教材内容的修订和再版,在这一过程中,出版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编撰经验,锻炼了编辑队伍,建立了销售渠道,这些都是出版企业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新挑战的优势所在。
3.2 采用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联动出版机制   
        “三教”改革中,教材是基础,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工具,是文明传承、文化创新的载体。教材作为工具和载体,形式从传统的竹简、纸张发展到现如今存贮量惊人的芯片,从以展示文字、图片为主到如今承载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兼容并蓄的时代已经到来,将纸质教材出版与数字资源的开发形成产业链一体化是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世界的到来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数字化将是未来信息交流的主流模式。在此背景下,传统出版行业的转型不可避免。在数字社会到来之际,传统出版行业其实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出版企业只有尽可能地容纳更多的优质内容资源,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与其他运营商以及高职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读平台,通过增加配套数字资源种类、加大数字产品的宣传力度等方式,提高纸质教材出版物的销量,最终实现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联动出版机制。
3.3 寻求合作,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为了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都在积极探索研究“双线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优势进行有机整合。一部分高校逐步推行慕课、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都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线上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而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实践证明,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逐步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合理使用这些资源将会对高职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甚至会产生颠覆性的效果。
        出版企业可以借鉴高职院校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相关的研究成果,与院校携手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共建数字资源库。例如,在课前阶段,为满足学生利用不同的终端使用互联网环境自主学习,院校教师有必要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章节思维导图,以及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视频、课前单元测试题库、微课视频等线上资源, 出版企业将它们上传到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中阶段,教材出版企业主要满足教师利用课堂和实训环境开展线下教学的需求,因此可以和一线教师合作开发线下教学资源,包括制作教学课件,编写电子教案,拍摄示范课微视频等;而课后阶段,主要是巩固学生课前和课中所学知识,考察学生拓展应用的能力,教材出版企业可以和院校教师们合作编写线上资源,包括课后拓展练习、课后单元测试题卷等。出版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共建线上线下资源,不但能更好地服务“双线教学”,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稳固和加强与院校的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3.4 探索传统出版与新技术的融合
        后疫情时代,新的学习方式和未来课堂的探索,将教材出版与新技术融合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实现教材出版的融合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教材出版者要面临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传统编辑出版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的较强传播性,在移动终端的社交媒体或相关APP上打造出版内容的电子产品,使读者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选择,这也使编辑能够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读者的反馈数据,进一步优化数字产品,使教材产品的内容更优质,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其次,职业教育涉及的课程非常广泛,涵盖医学、旅游、汽车、商务等专业。有些专业的理论知识抽象、深奥,学生难于理解。教材出版企业可以尝试在纸质教材中借助 VR(虚拟现实)技术建构各种学习情境,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融合。VR 出版产品除了提供文字和图片阅读以外,还可以把声音、视频、3D模型等呈现在学生面前。VR 出版产品可以不局限于教材,还可以包括与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拓展阅读资料、实操测试等,帮助师生更好地进行某一知识或技能的教与学。VR技术的引入,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 结语
        “后疫情时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时代。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教材出版企业虽面临巨大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生机。一方面,出版社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纸质教材出版中积累的优势,采用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联动出版制度;另一方面,出版企业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发各种线上资源,并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发“双线教学”的课程资源,同时深入探索传统出版与新技术的融合。教材的编辑们则要在坚守教材优质内容这个大本营的同时,主动拥抱数字出版模式,学习新技术,研究新技术与教材的融合,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材出版。
        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应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与教学过程互动,必将推动院校的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而面对高职院校线上线下“双线教学”的新需求,出版企业则要做好教材改革,顺应数字化出版的大趋势,与高职院校合作共赢,让教材插上技术的翅膀,去引领教育教学的发展,革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Z].2020-02-04.
[2]万昆.规模化在线学习准备好了吗?[J].远程教育杂志,2020(3):105-112.
[3]张新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2019年度数字出版盘点[J].科技与出版,2020,47(03):13-27.
[4]谷建亚,朱云,李婷婷.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传统出版业为例[J]. 科技与出版,2018,85(08):122-127.
[5]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2020(5).
[6]雷舒雅.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线直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品牌战略与电子商务,2020(17):32-33.
[7]生开明,徐红,王宁.浅谈突发疫情事件下的线上教学机制建设思路——以高职院校为例[J].山东教育(高教),2020(4):41-43.
[8]吕淑珍.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运用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60-64.
[9]张建飞,胡央波,纪雪聪.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探究——基于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6):19-24.
[10]林丽青.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1):28-31.
[11]杨宇翔,黄继业,吴占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5):3-4.
[12]赵言诚,孙秋华,姜海丽.慕课与传统课堂教育的比较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156-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