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研,智慧众筹——上饶市广信区第二小学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周凌云
[导读] 这是个“互联网+万众创新”的时代。这个时代让“创客”这一发轫于互联网时代的概念

        周凌云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二小学
        这是个“互联网+万众创新”的时代。这个时代让“创客”这一发轫于互联网时代的概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紧跟着这样的时代步履,广信区第二小学校将“创客”精神植入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中,开拓了新鲜的视野。历经几年的积淀,我们已然寻得了一种特色鲜明、活力四射的创客教研模式。
        什么是“创客教研”        
        我们提取的关键词是:兴趣导向、倡导创新、基于需求、共同分享。简而言之,每一位教师都是参与教研创新教研的主人。
        它操作的基本范式,如下——
        一、创新形式,“趣”在先。
        任何一种有效、较完善的教研活动形式,如果长时间不进行创新、改革,在时间的侵蚀下都会让教师由于熟知、毫无新鲜感而渐渐失去参与的兴趣。曾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极大作用的听评课,现在也渐渐失去了对教师的吸引力。多少次到评课环节,在几个积极分子评完后,冷场,这时主持人救场了:还有那位老师想说说        再没人就直接点名:“刘老师,请你谈谈你对本节课的看法”。如此三番后,教研活动草草收场。老师成了人到笔到却缺失思维的机械人。这一局面不止我校遇到过,全国也是普遍存在的。如何破解        我们尝试借助创客理念创新教研形式,激活教师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兴趣与动力,提升教师参与的广度。
        于是在探索的过程中研的形式有了:
        辩课——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上正方反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台下的老师听得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沙龙——氛围轻松、畅所欲言各自在教学中的点滴收获及存在问题、困惑
        命题片段设计与点评——现场一较高下,不同设计理念大碰撞
        论坛——百家争鸣,群芳争春
        电影教研——我心诉我得
        ......
        在活动的过程中还随时有:现场抽签、击鼓传花、现场采访这些极具不确定性、所有教师必须做好准备的被动发言;也有像有奖竞答这样竞争性极强的主动发言。
        形式上的变化,带来的是教研氛围的改变,教师参与广度的提升。请一起走进二小的一次教研活动
        现场命题片段教学设计:开始之前教研组长就宣布了活动形式——三十分钟现场设计同一片段:探究1/2;展示采用现场抽签形式。抽签绝了小部分老师的侥幸心理,只好专心分析,认真思考了。再看展示:抽到的老师是激动又开心,没抽到的老师也万分期待下次花落谁家。
        乐于参与、氛围融洽热烈的场景在二小的教研活动中已是一种常态。老师们的抱怨也从:“每次都是听课、评课”,变为了“我都好几次没轮到(抽到)发言了”、“每次我都好好准备了,都没我机会”,甚至和教研组长悄悄打招呼:“下次击鼓传花时,到我这你就停”“有奖竞答,你要点我回答”。形式的改变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广度也由原来的寥寥无几变为了全员主动参与,这些变化使我们的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智取内需,“效”为本。
        “饮水而思源”,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效率。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而真实的教学问题是来源于教师,来源于课堂,来源于教学实际。为了使二小的校本教研研的是真实的教学问题,挖掘教研实效性,我们改变了原来有教务处根据潮流定内容的形式,即什么热门研究什么,而改为“五步一体”的方式确定每次的教研活动内容。
  归纳梳理——汇总提炼——提升定向——初拟内容——反馈交流
    教师  ——备课组长—— 教务处 ——教研组长——  教师
        教师归纳梳理一学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备课组长汇总提炼共性问题;教务处汇总后进行提升,确定下学期的教研方向;教研组长初拟本学科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最后与教师交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
        19年度第一学期在课改持续推进下,四年级语文组很多老师就提到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但大多老师提到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陷入流于形式的尴尬。要么表面热热闹闹,实则毫无内涵;要么看似浓妆粉墨,实则两极分化。

对此,四年级组语文备课组就提炼出“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教务处经过汇总筛选,觉得这是一个共性问题,确实值得探究,于是初步将此定为下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方向,并通知教研组长根据这一重点,思考如何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长经过商量,将这一活动拟定为: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能力的经验分享。最后,在与老师们交流时,老师们反映,经验交流虽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理论性太强,如果能结合一堂优质示范课,通过实践与理论的指导,能更有效地引领大家,可操作性更强。根据反馈意见,教务处将活动形式修改为:有效构建学习团队示范课研讨。
        通过这样从下至上,往复循环 “五步一体”的教研内容采集模式,我们的教研真正从需求中来,到实践中去。上学期我校的教研内容:快乐教学,改变态度、如何以问导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方式以及将要开展的走进微课程等等都通过这一采集模式得到。这使二小的教研内容来源于教学实际,满足教师的需求,也让二小的教研更接地气,挖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三、架设空间,“动”为源。
         教研的本质还是教师对课堂的研究,但只局限在二小这一空间,一是限制了二小老师的眼界,不能及时接触先进的理念与方法;二是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容易自满。因此二小的教研始终不断尝试架构不同的空间,利用多个层面的互动进行深度对话,来突破以往的单方作战,形成多方合力的局面,从而更有效地引导教师深度思考。
        1.用好团队,搭建对话空间
        近几年二小建立的团队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同年级、同学科老师组建的备课组团队;一是以学科骨干教师组建的学科专家团队。他们确立了二小教研的两个基本对话层面:
        层面一:团队—个人,
        在二小,学科专家团队的两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青年教师的课进行诊断,提出改进建议。具体方法是:课前专家团队的老师就碰头商议好每人诊断的方向。评课时专家团队的教师根据各自分工进行诊断,提出建议,全体教师再围绕建议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形成基本共识。
        去年12月数学学科团队就对应明娟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从“如何设计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怎样才能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阐述在各环节中逐渐推进、反复训练”,“如何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在参与老师的附议或反对中引导大家梳理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的处理。
        其二是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教师在追问——解答——再追问——再解答的过程中渐渐深入地吃透教材,实现互促共进,共同成长的目的。在四月底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听课老师就蔡安镜老师的科学课《我的水钟》从问题的设计、理答等各层面和蔡老师及其科学团队进行深入多层次的对话,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让与会老师更深度地把握了科学课堂的方向: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教师语言的精准化、环节设计的可操作化和渐进化。
        层面二:团队—团队
        主要体现在以固定的备课组团队或根据不同观点组建的临时团队为单位进行比拼,进行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在4月罗铭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启示中》,所有的语文老师就本课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有效分成了正反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在去年郑婧老师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全体数学老师又就数学活动课是以知识目标为重还是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展开了长时间辩论。
        2.联盟互动,形成空间效应。广信区第二小学联盟校从14年成立以来,我们就一直坚持每月一次针对各校需求开展主题活动,从“五基、五防”到“团队训练”,从“哲学方式”到“思维导图的操作”到“微课制作”等等。联盟校成员也从开始的怕接活动任务成长为主动要求承担任务,并为联盟校的成长积极献言献策。
        3.未来教室,打破时空界限。“未来教室”的建成使用,为二小的教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小和煌固小学的“空中互动教研”已是常态化。二小教师也随时可在“未来教室”为煌小和华坛山村小的孩子们授课。在二小、煌小和华坛山村小之间我们已经通过“未来教室”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但我们还急需拓展,充分发挥“未来教室”的优势与一线城市的名校对接,利用他们的名师、优势资源为我校、为全县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形成一线名校——二小——煌小等学校这样一个传递畅通的教研之路,聚各方力量形成强有力的教研合力。
        在二小人对校本教研坚持不懈的探索总结中,在创客理念的指引下对教研的不断创新中,二小的创客教研渐渐发挥了它的成效。在二小教研活动中看到的不再被动参与,而是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听到的不再是抱怨,而是对教研活动的建言献策;感受到的不再是教师满满的无奈,而是高涨的参与热情。由此带来最直接的转变是课堂效率高了,孩子们更乐学了,在我们随机进行的课堂随堂测试中,正确率由原来的76%上升到了84.7%。老师们也捧回了一个个大奖:汪晓兵老师在全国传统文化教育赛课中荣获国家级特等奖,在真语文教师素养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黄满珍在全国传统文化教育赛课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蔡安镜老师的科学课荣获国家级一等奖;近两年在一是一优课中已有蔡安镜、邱君、曾雪荣、徐子晶四位老师获得了部优,十几位老师获得了省优;市级、县级奖项更是不胜枚举。
        但对校本教研的探索是条“不归路”,它没有尽头,有的只是二小人永不停歇的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中二小人将继续立足学校实际,以追求实效为目标,坚持在实践中探求,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让我们的特色教研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