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主题思想研究——谱写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历程的华章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鄢为顺
[导读]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著名诗人。
        鄢为顺
        中共怀远县委党校 安徽 怀远 233400
        【摘要】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著名诗人。本文重点分析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撰写的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诗词作品。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共党史的真实写照。学习毛泽东诗词有助于对毛泽东性情、魅力、风范、精神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共党史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中共党史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卓越的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家,更是用诗词谱写中共党史华章的著名诗人。
        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是典型的中国农民的儿子。他本来可以去父亲的米店去学记账算账、习得糊口养家的本领。然而少年毛泽东志存高远,一心想走出去,到湘乡县读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他在父亲的账本上留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诗句,正表达了少年毛泽东崇高而伟大的理想。
        自出乡关,毛泽东历经东山高等小学堂、湖南师范,后来又在北大图书馆做了管理员、主持《湘江评论》、领导湖南共产主义运动,在学习和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实现自身的蜕变。此时少年毛泽东,风华正茂。
        这一时期毛泽东诗作有两大主题,其一是家国情怀。
        1915年,同窗好友早逝,为了表达追悼怀念之情,毛泽东在《五古·挽易昌陶》中写道: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东海的岛夷和北山的仇怨分别指的是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日本和沙俄。易昌陶已死,靠谁去荡涤外寇,只好由我——胸怀大志的毛泽东当仁不让,勇敢地肩负起了兴国救邦的重担。
        1925年至1927年初,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轰轰烈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此有非常乐观的描述。可是1927年4月,事情开始恶化,国共合作内部的矛盾尖锐对立,危机日益严重。
        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在黄鹤楼下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写下了最压抑、最凝重的文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然而,信仰坚定的毛泽东在诗的最后慷慨激昂地写下了“把酒醉滔滔,心情逐浪高”。这里毛泽东运用“比兴”的手法,借以表达自己日益高涨起来的革命热情,鼓励自己要勇于突破迷雾苍茫,探索到革命发展的契机。
        其二是儿女情怀。青年毛泽东也有浓浓的儿女情长。《虞美人·枕上》和《贺新郎·别友》是他对爱情心声淋漓尽致的倾诉。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有一段家喻户晓的美好爱情,与杨开慧相恋七年,十载夫妻。长相厢守、相濡以沫是所有相爱夫妻的共同愿望,然而,事实上在毛泽东只能是梦想。1921年,因为社会调查的需要,由于长时间见不到新婚刚半年的妻子,思恋中的毛泽东写下了缠绵婉约的《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词中再也没有了毛泽东为人所熟知的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取而代之的是全被压制在婉约的基调下的深情牵挂。
        1923年,准备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的毛泽东又要离开刚生下次子毛岸青的妻子,临别之际,毛泽东写下了更加深情款款的《贺新郎·别友》。“当时革命形势在上升,作者‘割断愁丝恨恨缕’而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在词中‘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比喻中得到强烈的表现。”[1]这首词凄清孤寂,儿女情长、直扣人心、催人泪下,描绘出了革命青年情侣离别时柔情缠绵的战斗情谊。而最终为革命英雄牺牲的杨开慧也成为了毛泽东心中永恒的“骄杨”。
                                                        二、战地黄花分外香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逐步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之路。在“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岁月显示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顽强生命力。毛泽东这一时期的诗词忠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极端艰难困苦历史阶段的不朽史实。
        《西江月·井冈山》写于1928年秋,是毛泽东问世流传较早的作品之一。全词以黄洋界保卫战为背景,进行了现象鲜明的战场速写,生动描绘出了人民战争的宏伟气势: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9年春,爆发了蒋介石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战争。毛泽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果断率领红四军主力主动出击赣南、闽西,谋求新的发展空间。毛泽东更是以一个革命家的豪情与诗人的气魄,描绘了中国革命“星火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愿景,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立了红色政权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革命理论,迈出了坚实而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清平乐·蒋桂战争》《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基本就是毛泽东谋划的转战路线图: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长征中毛泽东撰写了七首诗。《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到达延安后又以一首《沁园春·雪》名冠天下,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之后,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潮,而今迈步从头越,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十六字令·三首》写于1934年至1935年长征途中。作者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看到的险峻的高山,异乎寻常的高大形象,令人联想到红军将士那种“倒海翻江”的巨大力量和所向披靡的战斗精神,以及英雄们顶天立地的伟大形象。当然,从中人们也可以看到毛泽东“仁者乐山”、大智大勇的革命者气质。
        1935年2月,毛泽东在二渡赤水、第二次重取遵义北面的娄山关后,写下了他的又一力作《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所遭受到的被国内外反动派压迫、剥削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终于打败了一切敌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真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
        1949年4月,蒋家王朝已气息奄奄,全面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境地。面对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一方面蒋介石大肆渲染和谈的舆论以获得重整旗鼓之机会;另一方面,一些自由主义人士害怕美帝国主义插手,也因此劝告共产党接受和平要求,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有人主张就此止步,不赞成打过长江,而与国民党蒋介石划江而治。4月2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的和平谈判彻底破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全体人民解放军发出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及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1949年4月23日,我军百万雄师全部渡过长江,并于这天深夜,攻占了国民党政府的所在地南京。南京解放,宣告了延续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标志着共产党开始走上治理中国的舞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作为伟大领袖的毛泽东在建国后的第一首词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就欣喜地歌唱:“一唱雄鸡天下白”,正是这一局面的生动写照。
                                                                                                                                                                                                                                三、乱云飞渡仍从容
        新中国成立至1954年,随着一系列巩固新生政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全国已呈现出了新社会的欣欣向荣景象,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新中国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喷薄而出,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毛泽东诗词也掀起的一个小高潮。1954年夏天,在《浪沟沙·北戴河》中,毛泽东将这一巨变用“换了人间”做出了概括,这四个字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是对新中国的热烈赞扬,是对人民江山的热情讴歌。
        同时作为人民领袖的毛泽东,对人民迫切希望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倾注了极大的关怀。《水调歌头·游泳》就是这种心境代表作。这是毛泽东在1956年6月初畅游长江、穿越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后留下来的。他欣喜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以前只能够想象的事情现在变成了现实。这首词里透露出的是作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喜悦、歌颂,有力地展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愿景。
        进入60年代后,毛泽东的诗情高扬起来,1961年是他革命历史生涯中创作诗词最多的一年。当时,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世界冷战格局中,中国面临来自多方的、公开的和潜在的侵略威胁、战争挑衅和军事压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严峻考验,国内经济也处于暂时困难的局面。正如毛泽东诗词所言,“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以《卜算子·咏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广阔胸襟。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在词中赞美的是傲霜斗雪的寒梅,描绘的是一副梅花欢喜漫天雪的壮丽画卷。这正是无产阶级战士英勇无畏、大公无私精神的象征。正是这种大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地位,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胜困难、度过困难时期。“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乐于奉献的年代,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和一个意气风发的年代。这种时代性的社会风尚和思想氛围,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烙下了深刻的印记。”[3]
        毛泽东一生和诗词相伴,“正是毛泽东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人格素养,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诗风,使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4]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进程中嘹亮的伴奏乐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最美华章。今天,毛泽东被世人誉为“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东方巨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进程再一次证明了毛泽东诗词中的论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些风流人物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工作在各种岗位上的人民大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诗词集[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1996: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1340.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11:705.
[4]毛泽东的人民历史观课题组等.向往毛泽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14.
[5]《毛泽东诗词的出版与研究述略》补正[J]. 陈福季.  党的文献. 2001(06)
[6]毛泽东诗词文献研究(1994―2011)计量分析[J]. 万彩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7]浅谈北图收藏的毛泽东诗词三种译文本[J]. 赵洁敏.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6(03)
[8]《孔子家语》的成书年代和版本情况研究[J]. 陈秀然.  出版广角. 2019(23)
[9]正本清源——毛泽东诗词英译官方版本考辨[J]. 马新强.  图书馆. 2016(04)
[10]宋代以前《毛诗传笺》的现存版本情况述略[J]. 沈薇薇.  图书馆学研究. 2011(18)
[11]综述学导论[J]. 彭静,文化龙,王全.  情报杂志. 1998(03)
[12]评毛泽东诗词自选集的三种版本[J]. 沈曜.  南京农专学报. 2002(02)
[13]从题跋看古代藏书的版本情况[J]. 罗凤莉.  新世纪图书馆. 2009(02)
毛泽东诗词人文解读[J]. 张建徽.  求实. 2006(S3)
[14]鸿篇巨制开新面 翰墨诗情入画屏——简评《毛泽东诗词书法诗意画鉴赏》[J]. 何联华.  秘书. 2012(12)
[15]历久弥新说毛诗——评《文图并说毛泽东诗词》[J]. 蔡瑛.  全国新书目. 2002(04)
[16]毛泽东诗词创作的两个高潮[J]. 江建高.  湖湘论坛. 2001(01)
[17]毛泽东诗词:谀评之后的重评[J]. 李建军.  粤海风. 2013(03)
[18]2018年毛泽东诗词研究成就及展望[J]. 邓雪,李志雄.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本文为2021年度蚌埠市智库建设和社会科学规划立项项目《蚌埠红色文化传承与推广研究》(BB21C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鄢为顺,男,汉族,安徽怀远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现任职安徽省怀远县委党校校委办公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