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智润
山东建筑大学
摘要:教育是对人类进行培养的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使得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整体提升,从本质的角度来分析教育与人工智能之间具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所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过程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两者之间的融合,甚至会影响到教育行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前进步伐,所以本次课题主要针对两者之间的融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教育;生态系统
一、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缺乏人文关怀
因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过程仅仅只限于技术层面的融合,所以对于技术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应用过分关注是不必要的,它会导致教学理念出现偏差,甚至出现较为明显的缺乏人文关怀的情况,这就无法将教学的本质充分的展现出来。从具体表现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技术应用层面的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对于技术主义理性过为注重,它忽略了技术,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分析,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中,缺乏“智慧”,对于人才内在品质的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人少了人情味。教育本身就涉及到人的品质,人的灵魂培养与塑造的过程,如果仅仅是用机械代码的方式,让人们学会道德学会真善美的过程,难度较高,而且十分牵强。
2.教学内容过于依赖大数据支撑
以大数据技术以及相关的体系作为支撑教学的过程,会存在过于依赖体系的情况,而且也会展现出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短板。首先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大数据技术体系的理论支撑应该是概率论作为基础,而且从宏观以及中观的角度进行讨论,它在教育规律及教育方法的认识和掌握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对于个体化的教育方面却不具备特殊性,所以很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大数据技术作为基础的教育过程,其质量仍然具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因为教育问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包括社会行为,家庭情况,学习者的心理学习行为,学位成绩以及科学的变量等等,这些数据之间又处于一个交互性的作用,所以以大数据选择作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仍然具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3.教学形式固化与应试教育的旧结构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都存在受传统意识教育影响的情况,而且这是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学校从设立之初,教育就一直被困在应试教育的牢笼当中,素质教育无法真正突破牢笼。虽然他的出现对应试教育的旧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教育的出现还没有真正突破应试教育的复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应试教育出现不谋而同的情况。
4.教学过程存在交互局限性
从教育学的角度针对教育育的过程进行分析,其实从本质上它是一种由教师教学生学构成的交互活动,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互动过程。现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开展的机械教学并不能像面授教学那样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特别是在情感互动方面无法进行眼神以及情感的交流。再加上目前技术层面的限制时的人工智能,仍然不能完全使用自然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所以他们的教学过程只是单方面的知识输出过程,很难实现,像教师那样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并且判断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目的。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很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直接影响,并且通过了解他们的相关态度进行交流和教育,这就直接限制了教学的过程。
四、人工智能与教育走向深度融合的路径
1.改善依托技术的成熟度,重新思考技术世界中的教育
众所周知,技术的发展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为社会当中每一个人都提供更多的信息基础以及教育的资源,将人们利用资源的动机充分的激发出来,从而整体推动社会的发展。
其实与其他类型的产业不同的是人工智能,在教育与领域的应用过程应具有特殊性的特点,因为它很有可能带来一定的信用危机以及伦理风险,所以我们必须从反思教育的角度讨论技术成熟对世界教育产生的影响。因为从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充分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当中充分考虑教育变革所依托的智能技术、成熟度以及它的适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2.加快教育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教育数据单元质量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需要以多种新型的科学技术作为基础,而这一过程最重要的内容是数据,它的质量以及数据的数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智能时代数据的储存管理以及共享问题。在针对教育数据的相关内容进行获取时,就需要以科技技术作为基础一次强大的力量,在各种类型的智能终端设备上获取到线下线上两个教育场景的数据以及资源,将教育的数据集合进行不断的扩大,并且为后续的分析挖掘以及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当然以区块链技术对教育资源的高效储存,有效管理,及时分享提供保障,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它还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安全性。区块链技术作为数据储存的一种关键技术,可以对教育档案进行有效的储存,同时也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
3.创新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方式,实现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于教育改革的内容非常重视,虽然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变革教育都非常强调,并且重点针对学校教育内容进行更新以及完善,但学校目前所提供的课程与知识经济当中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并不存在一次性的特点,甚至我们不能使用现代化的标准模式,对未来的智能化教育进行评判以及管理。这就说明了,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智能化作为基础,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而学校教育也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先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设计。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我们可以发现将大数据智能技术融入到个性化教育工作当中可以获得更多人的青睐,同时也获得了更为明显的教学效果,使得学习者的参与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能保证学习过程具有准确性,便捷性以及高效性的特点,为教学的精确以及个性化注入了更多的元素。
4.重塑教育理念,培养劳动者综合素质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与充分融合的背景下,要想保证其融合的效果得到整体提升,并且满足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各项需求,那么将两者之间的理念进行重新塑造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说是整个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前提工作。因为科技越是发达,那么科技的研发工作就越需要人性作为支撑。教育从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也是一种能力。生命与智能都能对个体的能力进行充分的反映,而教育则是对个体的联结整合能力进行反映,这种能力是最为强悍的。如果在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过程当中没有教育作为基础,那么生命的掩体与智能的眼镜将无法进行。之所以需要对人工智能与教育进行充分的融合,其主要目的是对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延伸人类的体力以及脑力,保证社会发展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智能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应包括智力、情绪以及人工智能商数。
结语
从教育以及技术的角度进行综合性分析,要想保证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过程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那么我们就需要以各种新型技术作为基础,保证新型技术的高智能性得到优化。其实从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教育智能化是指技术创新驱动的过程,它会对整个教育教学的形态进行全面变革,同时也可以将教学的效率整体提升。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处于弱势,不管是从实践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都仍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道路也还很长。
参考文献:
[1] 潘攀, 覃焕昌. 百色精神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教育初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004(004):171-173.
[2] 尚亚平. 人工智能与化工设备与维修专业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探究[J]. 化工管理, 2020, No.569(26):25-26.
[3] 胡立、王键、高晓清. 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应然之态与实然之道[J]. 教学与管理, 2020(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