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梅
四川警察学院
一、文化兴衰与民族兴衰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建立在血亲关系基础之上的农耕文化,注重整体利益,强调稳定、秩序。新中国建立,进一步抛开了传统的封建礼教,以全新的姿态开始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培育,新型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让人们一度将祖宗的东西否定殆尽,转而崇尚西方文化。而西方文化在促发了工业革命和法制的现代成果之后,局限性越来越显著,并非像我们预期的那样万能。
在我们乡土中国的大地上,唯有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中国人文化基因文化心理的精神财富才富有活力,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家族结构的解体,传统家训家风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忽略;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话、手机等现代交流手段的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家书也较少作为普通民众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方式。因而抢救文化遗产和发掘文化内涵成为紧迫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转型和时代更替的今天,现实化、功利化、物化、碎片化、西化成为普遍问题,人们的精神领域出现误区甚至出现真空地带,个人与自身、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复杂,矛盾重重,乱象丛生。我们不难看出,舍弃传统文化,割裂文化传承,会使我们的个人、家庭、社会无路可走,会让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一句空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我们的文化和文明,我们有我们的制度和道路,因此,必须搜集整理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国之精粹家之精华保留下来,传承下去,吸收借鉴别国的文化精髓,为我所用,发展属于我们的文明,进而给人类的未来带来正能量。
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中华传统文化拥有着至今仍未断流的文化血脉,为我国的持续发展和世界的未来走向提供不可多得的借鉴与参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细胞健康和谐才能组成和谐健康的社会有机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也要加强社会主义德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一脉相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赋予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气质。关注人类的经验与智慧、反省与批判,对于现代人文意识培养尤为重要。家训、家规、家书、家风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思维方式、心理性格、风俗习惯,使现代的中国,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的中国,都必然会染上它的相当浓重的色彩。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必将代代相传,从而为一定文化层次的人所吸取、所借鉴。它的思想体系中所蕴含的具有人类群体生活之共同规律的东西,则必将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发扬。从清末民初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从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国学热中,中国人重新认识了孔子和儒学,找到了中华文化的根,也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契合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其核心价值体系。
二、家国情怀与民族自信
民族与国家的每一次兴盛都凝聚着每一个个体的气质与张力。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传统家庭文化精髓相结合,融入每一个公民成长的全过程,促进个人、家庭、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不论是在“伦理本位”的传统社会,抑或是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在传播价值理念、凝聚中国力量等方面始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从“农耕经济”到“工业文明”,从“家国同构”到“家国和合”;从“修、齐、治、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炎黄子孙”,这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战胜一切磨难创造一切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它既是抵御瘟疫、对抗病毒的免疫力,也是百折不挠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免受精神腐蚀的凝聚力,家国情怀,便是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上汩汩流淌的民族血脉。
三、大灾大难下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
可以说,这次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阶段性胜利,与2008年抗震救灾的胜利一样,是我们文化的胜利、制度的胜利。新浪微博高人气作家李月亮分析了中国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致胜法宝,“为什么中国在被列强侵略、遍体鳞伤后,只用了几十年就又一次奇迹崛起?你可以从深植在每个中国人骨髓里的中国精神中,找到答案。”
从文化心理来看,我们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第一,中国人能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很快认清形势,不会为表面的所谓人身自由拒绝口罩和禁足;第二,中国人有较强的适应性,善于调整状态,乐观又灵活,在中国人最在乎的春节团年聚会的重要时刻尽快调整生活,顺势而为;第三,中国人有大局观和牺牲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迎难而上,无私无畏,这是中国的传统,这是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人生哲学所不可能做到的;第四,中国人有家国情怀,秉承精忠报国、有国才有家的理念,二话不说,为国效力;第五,中国人有干劲有冲劲,能吃苦、能战斗;第六,中国人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厚道,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在全世界遭受新冠病毒攻击,世界卫生防疫体系岌岌可危的时刻,我们国家对许多受难国家伸出了援手,虽然世界文化多元而不乏冲突,但是我们秉承“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古训,以营建全球利益共同体为出发点,不计前嫌、不计得失,出人出力、捐资捐物,表现出大国担当和兄弟般的情谊,这正是我们家国情怀的延伸和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意味着“对自身所处文化体系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诚然,在价值多元的大数据时代,我们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理想信念也会随之被不断调节,但那些融入我们骨髓中的精神命脉却从未改变。
备注:本文依托项目——泸州市社科重大项目,“泸州家书家训文化研究”(已结题)
作者简介:李晓梅(作者简介:李晓梅,生于1965.11.17,四川警察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四川省公安文化研究中心成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专家组组长 )
联系方式:1338829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