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存吉 钱明珠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
摘要:课外阅读评价国内研究较少,国外的研究成果颇丰。研究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探索符合本校实际、本地学生实际的课外阅读综合激励评价模型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的综合激励模型建构,以“悦读卡”“悦读币”“悦读章”等形式拓宽激励的路径,并借力数字阅读工具,实现泛在性的阅读评价,从而通过综合激励评价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综合激励评价模型 课外阅读 建构 实施机制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的综合激励模型建构
1.综合激励模型。
这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爱德华·劳勒和莱曼·波特提出的一种企业激励理论。他们认为,员工的努力会促进工作绩效提升、工作绩效提升会得到组织奖励、组织奖励会使员工满意,员工满意后会继续努力工作,这样就形成一个绩效管理综合激励循环。
(图1: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
波特和劳勒将得到的奖励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外在奖励指工资、提升、地位、安全感等,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它主要是满足一些低层次的需要。内在奖励是指一个人由于工作成绩良好而自己给予的报酬和奖励,如感到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社会做出了贡献等。它对应的是一些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与工作成绩直接相关。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
指以课外阅读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的策略、方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实践证明,任何单一的激励方式都不能有效的、长久地起到激励作用。阅读评价是一个系统过程,只有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学生、老师、学校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并长期坚持,才能很好的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手段撬动阅读兴趣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保持学生较高的阅读兴趣,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才行。
(图2:学校课外阅读综合评价的切入口及框架)
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的综合激励模型。
我校在《新课标》(2011版)对于阅读的阶段性目标基础上,在综合激励模型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细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的目标,具体化阅读评价的内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符合不同年段学生使用的激励评价策略,并通过“引动、满足、再引动、再满足”循环往复的激励过程,来维持和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率,发展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形成校本化的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综合激励模型。
(图3:学校课外阅读评价的综合激励模型)
二、构建综合激励评价机制,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1.拓宽过程评价路径,个个享受“生长”。
为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励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设计了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三宝”——“悦读卡”“悦读币”“悦读章”,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悦读一本通》,作为每个孩子课外阅读评价的专用手册。制订《儿童“悦读”方案》,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以“悦读币”的形式统一起来,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读书、推荐他人阅读、展示阅读成果、参与读书活动、获得阅读称号等多种方式获得悦读币。“悦读币”的单位为“节”,取意:阅读,让生命拔节。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悦读币”:每读完两本书(含泛读),经老师考核,可获得1节“悦读币”;每上交一份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推荐海报、手指上的阅读作品、自编绘本、思维导图等,视质量奖励1—3节“悦读币”;每参加一次校级阅读活动,可获得1节“悦读币”;每参加一次区级以上阅读活动,可获得2节“悦读币”;参加校级或区级以上阅读活动获奖的,由学校统一奖励;参加班级活动的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酌情奖励。
我校阅读评价“三宝”中,孩子们最青睐“悦读币”。每五万字阅读量可换取一节“悦读币”,各班周末统计和兑换相当火爆,因为支付相应的悦读币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种植园采摘、大队委竞选等活动。当“悦读币”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通过专项达标测试升级自己的“悦读章”等级。“悦读章”共有六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芽芽乐、菜根香、天落叶、七色花、无花果和参天树。一般说来,学生读完一年级即可获得芽芽乐“悦读章”(阅读20本绘本);读完二年级可获得菜根香“悦读章”(阅读40本绘本);读完三年级可获得天落叶“悦读章”(阅读60万字 ,约精读6本儿童文学作品);读完四年级即可获得七色花“悦读章”(阅读120万字,约精读12本儿童文学作品);读完五年级部分学生可获得人参果“悦读章”(阅读180万字,约精读18本儿童文学作品);读完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可获得人参果“悦读章”(阅读180万字,约精读18本儿童文学作品),部分学生可获得参天树“悦读章”(阅读300万字,约精读30本儿童文学作品)。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年级奖章为一般情况下,优秀的学生可以拿到更高级别的;奖章侧重精读的书籍,泛读的其他类书籍,以悦读币计算;从三年级开始,所读书籍字数(本数)是逐步累加的。
在我们校园里,“悦读币”的用途正变得越来越广阔:用“悦读币”可以买到校园快乐农场里出产的烤山芋、烤玉米以及元宵民俗节的冰糖葫芦;还有每学期的校园“跳蚤市场”,要淘到自己喜欢的书,特别是校长摆的那个摊点,购买签名书和精美创意文具,都必须用“悦读币”来换取。达到一定数量的“悦读币”,还可以兑现个人微心愿,可以赢得更多的自主参与管理权和弹性作业裁量权。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悦读币,当“悦读币”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通过达标测试升级自己的“悦读章”等级,同时通过兑换实现自己的微心愿,这样一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更加热爱读书。“阅读→获得悦读币→升级悦读章→兑换微心愿→阅读→获得悦读币→兑换微心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循环,充分发挥了综合激励模型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中的作用,实现了激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提升课外阅读素养的目标。
2.借力数字阅读工具,实现泛在性的阅读评价。
我校以“攀登阅读”网站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载体,将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触角延伸到学生家庭和节假日,实现泛在性激励评价。“攀登阅读”APP平台指向学生读后测评、亲子共读、个性化分级阅读等,以自媒体形式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到学生阅读真实情况,也让学生有了更为广阔和有趣的阅读展示平台。
利用攀登阅读跟踪评价系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监测学生阅读实效,实现学生阅读大数据的构建,解决“读什么”“怎么读”“读没读”“读得怎么样”相关问题。利用其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构建学生行为习惯、兴趣特长、学业成绩、身心健康等多维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方式记录学生成长记录,实现学生成长大数据的构建。
利用多媒体和自媒体的交互平台,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实现了自评、互评和他评的交响。如进入网上论坛、公开答辩、分组辩论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查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与表达能力,还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