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1期   作者:蔡中岩
[导读] 在高中化学中,学会探究学习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讨
        蔡中岩
        贵州省大方县实验高级中学  贵州毕节  551600
        摘要:在高中化学中,学会探究学习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讨,最后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学习程序和学习方法。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学习;课堂案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机械式传授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充斥在课堂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被完全忽视,思维模式始终处于一个封闭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现象屡见不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依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来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组织与设计。
        一、高中化学中探究性学习概念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探究学习一般分为六个活动程序,这六个程序分别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创造假设、搜集资料、作出解释,评价成果和表达交流。学生依照某一问题进行仔细观察、反复试验和总结分析,合理提出问题。在探究中,问题是起点和基础,也是探究的最终归宿;学生根据探究问题的具体要求,依照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创设出一种假设和形成猜想。按照这个猜想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总结和统计,并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对问题作出恰当的解释;对于解释的科学与否要做出合理评价;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课堂案例设计
        “乙酸的酸性”是高中阶段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在课堂中,教师要把策略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认清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对乙酸酸性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掌握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并能够结合自身知识对其进行解释。其次,要认识到乙酸酸性的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以及相关反应。最后,要把握乙酸的酸性强弱比较,这是教学的难点。
        1.创设情境
        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都要把实验仪器以及实验药品充分准备好。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先拿出一瓶没有开盖的食醋,向学生进行提问:“谁知道食醋的主要成分?”然后给学生详细讲解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普通的食醋醋酸量占到3%~5%,山西陈醋含的醋酸量为7%。教师经过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将学生引入教学的主题中。
        2.提出解决问题
        教师要在学生的桌子上提供乙酸溶液、冰醋酸,并向他们提出问题:乙酸有没有颜色?乙酸属于液体吗?鼓励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得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然后教师对其中的几名学生进行提问,从他们的回答中进行总结和补充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是无色并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一般是16.6℃,如果低于这个温度乙酸就会凝结成冰状晶体,乙酸很容易和水以及酒精融合。补充完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家庭生活中吃醋很酸的生活经验,猜想乙酸的酸碱性,大家共同回答是“酸性”。这个时候教师将乙醇和乙酸的分子式列出,并积极引导学生依照乙醇的知识探索来找出乙酸酸性的原因,在学生讨论出乙酸酸性的可能原因是羧基上的氢电离所致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说明乙酸酸性正是因为乙酸羧基中“与众不同的氢”电离所致。
        3.实验探究
        在提出以及解决完问题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回忆酸性试剂应该有的性质,按照实验桌上的实验物品,用科学方式验证乙酸的酸性,在学生的实验桌上放有:石蕊试液、锌条、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pH试纸以及氧化铜粉末。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行设计方案,并在小组内进行评价;教师要注意观察,为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以后要展示实验成果,教师要开展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能出现的实验方案有:(1)石蕊试液:向乙酸溶液中滴入少量石蕊试剂,通过颜色变化来确定乙酸的酸碱性。(2)锌条:将锌条加入到乙酸当中。(3)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少许的乙酸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4)碳酸钠溶液: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乙酸。(5)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乙酸溶液涂在试纸上。(6)氧化铜粉末:向乙酸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从上述实验中如何确定乙酸与碳酸酸性的强弱,这个问题突然提出来,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茫然失措,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拨:可以通过乙酸和碳酸钠的反应来得到答案。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出碳酸钠与乙酸反应的实质,测出反应后乙酸钠溶液的pH大于7,得出乙酸酸性强于碳酸。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讲解,引导学生回顾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并用公式写出来。在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中,盐酸是一种强酸,可以制碳酸这样的弱酸,也就是说,酸性强的酸可以制酸性比它弱的酸。根据这个原理,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得到碳酸,所以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这种方法注重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指引学生探寻反应的规律。
        4.课后练习
        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内容,如,书写在教学中所出现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回家后可以运用已学的知识对烧水的电水壶或热水瓶中的水垢进行清除,并观察反应现象,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小结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探究学习模式来设计课堂案例,为学生吸收或者同化学习其他知识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框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整体的概括和抽象的认识。要注重探究性,在强调基础知识点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行思维的发散,同时通过学生对已有的问题进行合理改造,让这一问题的精髓渗透到其他问题中,使知识完成迁移,从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化理解和灵活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玉娟.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广东化工,2014(07):217-217.
        [2]王晓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000(005):176.
        [3]孙娟.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00(011):9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