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数学课堂应做到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1期   作者:李海涛
[导读] 高效的数学课堂不能只按预设而推进,应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完美与融合统一。
        李海涛
        四川省武胜县青岩学校
        摘要:高效的数学课堂不能只按预设而推进,应做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完美与融合统一。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前做实“预设”,留足“生成”空间,在课中理性取舍“生成”,完善“预设”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生成;和谐统一;高效课堂
        “环环相扣”是对教学流程衔接如行云流水的最好描述,而“滴水不漏”似乎也被人们用在评价好课的赞美词汇中。评价课堂好坏的声音中,我不赞成这个词汇是对课堂褒义的表达。因为“不漏一滴水”说明教学是既定程式,有着严格的框框。而真正的课堂往往是一段未知的旅程,这个过程充满变数,我们又何能让它“不漏一滴水”?即使作为导演的教师课前如何精心设计,其过程也很难在我们掌控之中。所以,有效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应是在预设与生成中穿梭,预设在整个课堂中牵线,而生成是课堂的线上生花,平添精彩之笔。难怪有人说,高效的课堂应是课前的精心预设与课中实施中的生成的和谐统一和完美融合。
        一、课前做实“预设”,留足“生成”空间
        古人的“预则立”观点告诉我们,把功夫花在课前,加强预设是让教学按预定方案执行的必然前提要求。即使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开展得如火如荼,仍需要我们一线当事人去做实“预设”。所谓“心中有粮”课堂就不慌,教学才能信心倍增而还不致于随意而为。也只有这样,我们耕耘的课堂才富有动的神韵。这种“动”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活跃的“动”,二是学生思维的灵“动”。而我们知道,高质量的预设,是有价值资源的生成沃土。所以,在预设时,我们应考虑到课中生成的出现,特别是教学环节时间的设置上,如果出现怎么办,不出现又如何把时间利用等因素。这都是我们预设时应思考的内容。同时,为了有效预设,从这两方面着力,就可有效提升预设实效性。
        (一)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教学展开的依据,“用教材教”的理念告诉我们“不唯教材是教”,应做到灵活处理。这是同课异构课堂为什么会出现“花样百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实现灵活而教,就必须认真研读教材,理解其内容背后的实施目的,结合新课标要求,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目标。然后,再依目标而确定教学流程,以及围绕目标达成而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的设计过程才能是有效的,才可能实现“做实预设”的要求。
        (二)为“生成”留白。留白是美学上的术语,运用在数学课堂上,就是要挤出时间,为课堂数学资源生成留出生成空间和问题解决时间。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我看到一些教师把教学各环节设计得相当丰富,时间精确到秒级上。

看似很认真,做出了象科学一样的精密设计,但实际上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显得非常紧张。在这样忙的教学实施中,为了完成既定任务,自然就会放弃课堂生成。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所以,在预设时我认为一定要为“生成”留白有“闲田”,留足时间,以防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一而再的出现有价值的生成。
        二、课中理性取舍“生成”,完善“预设”内容
        按照预设推进课堂教学,看似在掌握之中,但一至新知教学时,新知在不同学生感知、理解、掌握过程中就出现了因生活经历、数学基础、以及背景经验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结果。他们在理解角度上、速度上、效果上表现为体现不同差异,这种差异是个体性的,不同的人提出来,就形成不同的生成资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抽好几名学生来回答他们的理解,不同学生的理解肯定会因为他们不同的经历而给出的结果是不同的,他们说出来的内容或结果就成为生成性资源。有的资源是教师在预设时可能想到的,而对于预设外的生成资源,就需要我们理智取舍,不是全盘利用。这个实践,可以说是为我们“预设”进行了完善或拓展。
        首先,转场自然,冷静应对。当我们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时,我们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而慌了手脚,要冷静应对,尽快调整策略,使生成与预设转场自然,不留痕迹。在这儿,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很多教师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成时往往不知如何是好,甚至要责备学生乱想、装怪,无事生非等,特别是上公开课。实际上,对于预期外的生成资源的处理,首先要判断其教学价值,具不具备教学要求,能不能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那种责备学生装怪的做法是扼杀学生思维创新的错误做法。做为新课标践行中的教师,不应犯这样的错误。相反,应为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而点赞。
        其次,重组生成资源,合理取舍实施应用。出现在教学中的生成资源,我们如何取出最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生成资源,是考验一线教师当时智慧的。对于多个有价值的生成,我们又如何进行重组,实施新的教学流程呢?在这时,一是我们要区别对待,在大量信息中选择为我所用的,如果是学生的独特见解,具有创新意识,我们就要纳入流程中,如果有取向错误的,我们只需简单几句予以纠偏,对于那些思考中迸发出了创新火花的,应敏锐地捕捉并积极利用起来,并给予学生适时表扬和鼓励。而对于那些超出要求,或课标或教材,即使再好,我们也要学会放弃,或用鼓励之语让学生课外去探索。一堂课中,如果这几类生成都具备,那就需要我们融合,才能有取舍、有重点地进行落实了。只有持这样的教学态度,课堂生成才能适时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总之,为了有效而教,精彩而学,我们在强化预设的前提下及时捕捉应用生成这一资源,是教师探索“优教优学”改革中应作的必然思考。要知道,教学有遗憾才之所以成为艺术,抓住了预设和生成的融合统一,就可使数学课堂更有精彩生成,更有高效实现。每堂课都是不可完全复制的,即使是“煮夹生饭”,也不会有相同的生成资源出现。因此,当他们来临时,我们要智慧地与“预设”统一融合,“一并处理”。
        参考文献:
        [1]郑长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J].考试周刊,201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