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娟燕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80
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的扩招,导致生源成分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违纪、违规现象以及学业不良的现象成为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对学生开展阶段性警示教育,并在实施阶段性警示教育中是体现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原则的。
关键词:阶段性 警示教育 德育教育
2016年12月2日,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职业教育法》颁布20年来,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办学活力持续增强,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强调,要围绕国家发展和民生需求,坚持服务大局、育人为本、就业导向、多元办学、依法治教,把职业教育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就业大格局中谋划,深化教育链产业链融合,主动服务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2019年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随之不断扩招,也就意味着学生的生源更加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再者,高校将要迎来有一批00后的学子,个性鲜明,不喜欢受束缚,缺乏规则意识,由此学生的违纪率将会是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者十分头疼,为降低学生的违纪率,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应抓住教育契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阶段性警示教育,以起到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作用。
一、阶段性警示教育的内涵
(一)警示教育的内涵
目前,在我国,警示教育多用于党政干部队伍或者公务员队伍,而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警示教育主要体现通过案例或者处分等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性或对未违纪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
(二)阶段性警示教育的内涵
阶段性警示教育,即将学生处分教育过程进行细化,防微杜渐,在问题发展严重之前进行对应的阶段性的处分教育,做好谈话记录。另外通过宣传过往的不良事件及严重后果来警示当前学生,让他们以此为戒,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原则
高校在进行阶段性警示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德育过程,应遵循国家相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同时遵循相应的原则。根据国家教委1995年11月23日颁布试行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第四部分专门提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德育原则,高等学校德育原则是高校德育工作规律的具体体现,是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方向性原则。高等学校德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理论教育,要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注重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知行统一。要求实务实,提高教育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三)继承和创新的原则。高等学校德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成果;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不断改革内容与方法,不断创造新经验。
(四)整体性原则。高等学校德育,要完善科学的工作体系,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各种途径和环节的德育功能,协调一致,形成卓有实效的德育合力。
(五)层次性原则。坚持德育目标,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
(六)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要注重正面引导和说服教育,坚持灌输与疏导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引导学生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管理是强化教育的必要手段。在各项管理、服务中要贯彻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应以敬业精神与良好作风去影响学生,并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八)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原则。教育者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九)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两个积极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并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阶段性警示教育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原则的体现
在实行阶段性警示教育过程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和处分教育。下面我将通过一个阶段性警示教育的案例来说明,在此过程中体现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原则。
我3月份接手的2018级学生中,有一位男生,接手时由于未参加军训,记为旷课50课时,学生处给予该生记过处分。我接手之前,该生出现旷课现象时,班干部曾与其谈话,劝该生不要再旷课,否则将会受到处分,而后好转一段时间,在去年12月份军训期间,该生因失恋无心上学,无故不参加所有的军训项目,因此被记为旷课50课时,此时,班主任、原辅导员、系学工办主任与他谈话,态度欠佳,而后邀请其家长到学校面谈,由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领导均与他和家长谈话,不断纠正该生的错误认识,此时该生表示会有所改变,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德育原则中的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三月份开学后,该生旷课苗头再起,此时由我担任他的辅导员,经与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交谈,了解得知该生写过很多份保证书,但是都没有做到自己所承诺之事,同时了解到他曾叙述过的旷课原因,因为失恋,因为早上无法起床上课等,而后我到学生处查看他的相关处分资料时,觉得该生的字写得不错,因此我拍下他的保证书由此为切入点找他谈话,谈话时我首先赞赏他字如其人,字写得好看,人也长得帅气,赞赏他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一下子拉近了我与该生之间的距离,从我的循循善诱中,他再次说出自己旷课的原因,以及他从未跟其他老师提及的原因,是他与班主任之间已经激化的矛盾,此时我带领他分析这其中的矛盾,并引导他如何解决矛盾,在此过程中我关心询问他与女朋友的感情是否稳定等,并与他分析,什么样的男生更能够抓住女孩子的心,他表示接受,并承诺会改正自身的缺点,用行动向我证明他是一个可塑之才,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孩子,并与之约定,这个学期再有旷课现象即马上上升一级处分,不再为他说情。
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当然学生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而后的工作中,我经常督促他上课,一旦发现他没有按时上课我会直接利用微信找到他询问原因并要求他马上到课室上课,这一招每次都奏效,帮助他形成自律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关心他在学校的心情,以及人际关系,引导他学会放松心情和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慢慢地,这个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没有再旷课,偶尔迟到都会被我及时地督促到课室去上课,并且他在学校参与了创业项目,在创业过程中,经常与我探讨创业的路径和规划,我很欣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德育过程,也是一个成功的阶段性警示教育案例。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德育原则中的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原则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教育者,我们会因材施教,同样地,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对应的警示教育,这体现了层次性原则。
四、结论
对学生违纪情况危机的预警教育和管理,阶段性警示教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它是对学生管理中存在的模式的补充和完善,阶段性警示教育对协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原则,使得教育效果大大提升。同时,善于运用原则进行阶段性警示教育,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警示教育活动,更加推动实现警示教育的实体化和经常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全新平台。
参考文献:
[1]罗安. 公职人员警示教育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9.
[2]赖汉深,郭亮.学生阶段性警示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17(36):202-203.
[3]杨丁.警示性教育应做到“五个谨防”[J].政工导刊,2015(04):51.
[4]朱婷婷.分析网络视域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6):111-112.
[5]田冲.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与目标新定位探究[J].智库时代,2019(24):102-103+145.
[6]肖晶.隐性教育理念下的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重点[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454.
[7]王银媛.新形势下关于高职德育教育探究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4):115-116.
[8]曾馨.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检视与反思[J].智库时代,2019(14):288-289.
[9]李文广.高职院校体验式教育对提升德育工作效果的探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07):186-187.
[10]邵师齐.自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隐性德育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3):114-117.
[11]严霁虹.新时期高职师生交往中德育渗透的功能与途径[J].汉字文化,2019(06):134+136.
[12]靳楠.文化自信与高职院校德育融合路径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3):58-59.
[13]孙丽芹,孙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实践探究[J].才智,2019(08):186-187.
[14]李晓晴.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1):85-86+89.
[15]范建锋.网络背景下高职人本德育困境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89.
[16]赵曰超.如何将“德育”思想贯穿于高职院校班级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78.
[17]张文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德育的路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124-128.
[18]朱晓娟.“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活动德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2):56-58.
[19]李平,徐小飞.高职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以江西红色资源为例[J].职教论坛,2017(32):22-25+30.
[20]滕跃,刘明.基于优秀人才培养的五年制高职德育有效方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4(28):8-11.
[21]侯静.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德育当先[J].文教资料,2014(13):105+126.
[22]冯俊淇,徐成实.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倦怠与高职院校的德育改革[J].教书育人,2013(3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