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体会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1期   作者:王媛媛
[导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王媛媛
        湖南省隆回县高平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水平状况,创设一个符合学生学习的情景,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下面就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积极性   调动
        一、重视学习目的的教育,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作为教师应当要利用各种机会并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好的成绩。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是是师生的互动活动,不但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营造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做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其次,要面向全体,不偏爱一部分人,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甚至冷言冷眼相待。
        2、正确评价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密切关系。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一思路或计算方法等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样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会轻言放弃,而是去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在第一节数学课中,教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学生:“这是几个手指?”小孩很久才回答:“三个。”老师并没有指责他说错了,反而高兴地说:“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老师一句赞赏的话,缓和了这位学生的心理压力,保护了他的自尊和积极性。可见,老师应该要多多鼓励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轻易否定他们。只有正确地科学地评价学生,才能让学生受到鼓舞和力量,让他们继续前进。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扮演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激励他们取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数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潜能生,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在提问或练习等过程中,多采取直观的形式进行启发,然后让他们做一些较容易的题目,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走向成功。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者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算2+2+2,学生很快算出结果,接着算2+2+2+2+2,学生感到有些费时了。随后出示一张写有很多2相加的纸条让学生算,学生答不出,感觉到眼前的问题有困难了,这时,我告诉大家这道题要用新的办法来解答,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新内容,这样就顺利地引入了新课。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达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知识上来。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的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直观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数学游戏、关键处设置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话教学等,使所学内容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首儿歌:“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这样的引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来,而在克的结尾,又用录音机播放“时间老人”的深情寄语,希望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这种安排,既新颖别致,又将德育寓于其中,效果非常好。
        实践证明,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和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五、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小学生在竞赛的条件下,比在平时的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由于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竞赛中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落实的表扬,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组织多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对又快”、“看谁的解法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表扬那些细心做题的同学,比赛效果很显著,大家都做到整洁,错误的很少。
        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也可以分男女同学对抗赛、小组比赛,还可以按能力分组比赛。若尽量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有自我体验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新义.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J]. 科学中国人(7X期):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