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巧霞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中心小学,浙江 台州318000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因此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作文是一道很难跨过的坎。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能够优化作文教学,通过结构化的符号和线条等将杂乱无章的知识整合起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和协调大脑的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越来越多,大大方便了作文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维导图
一、运用思维导图,明确写作流程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作文教学流程。将作文教学流程制作成精美的思维导图,然后根据每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流程,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比如,指导学生以“元宵节”为主题写作。教师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完成元宵节主题的写作。在创设情境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元宵节热闹欢腾的视频,视频中显示了大家一起吃元宵、庆祝元宵节的场景,可以看出学生也深有感触,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这样的方法无疑为写作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接下来就需要为选材和构思做准备了。为了让大家有更多更好的想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元宵节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比方说在元宵节会看到什么,看到这些事物时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学生说出了梨花、花灯、月亮等事物,在形容花灯时,学生用了造型丰富、色彩缤纷等词语;在形容礼花时,学生从声音、颜色、形状、感悟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学生还重点描述了月亮,不仅从近景和远景两个角度表述,而且进行了联想,比如联想到了嫦娥奔月、边疆战士以及台湾同胞等,由此绘制思维导图,这就完成了思维导图选材构思的环节。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写作中,这里需要给学生一些时间或者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写作。最后是教师认真批改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写评语,让学生修改。如此,整个作文教学流程就完成了,但教师要注意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和上课的整体节奏,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二、运用思维导图,渗透写作技巧
确定好基本的教学思路以及学生的写作思路得到拓展后,教师接下来就要讲授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为了更好地讲解写作技巧,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各种作文体裁的写作训练。
小学写作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描写人物的心理、如何表现人物特点、如何描写景物、如何写静物以及细节等。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用心体会和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景。但有些学生认为生活太过平淡无聊,没什么值得观察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校园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内心产生震撼和触动,或者直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比如在写“春雨”时,可以带领学生在下小雨时走出教室,去看、去听、去感受。还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下雨的画面,这样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让他们向内心探索,明白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写人,写人教学指导必须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个片段,放大人物的特点。教师需要提问学生观察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详细说明理由。
学生在一步步的引导和训练中学会了如何写人以及从哪些角度写人。教授写作技巧后,需要让学生写一些片段,巩固学到的写作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写人、写景和心理的技巧,然后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运用思维导图,完善写作评价
完成作文后最重要的是评价。评价主要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三种。教师可以将三种评价方法整合或是将其中两种方法整合。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评价方法。本案例采用的是三种方法结合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在小组内互评,最后教师评价。
教师要告诉学生作文评改的步骤:第一步是从整体评价,也就是阐述作文给人的直观感受。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可以展示对比文,在PPT或者文档中用其他颜色标记精彩之处和不妥之处,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基本可以从整体上判断文章的质量。第二步是从书写、内容、感情三个方面打分,判断书写是否规范、整齐,内容是否具体充实,感情表达是否真挚动人,是否达到了语言通顺连贯、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要求。第三步是开展评价,学生自评的时间可以是作文完成的一天后,此时的评价会更客观。在评价时需要标注然后给出评语,这样可以不断进步。学生修改后,交给小组内的其他至少两名同学阅读,让他们点评。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可能产生分歧,此时学生可以综合考虑自己的情况和其他人给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刚开始,学生对评价不熟悉,提出的修改意见可能不准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训练的增多,他们会慢慢成为评价高手,也能逐渐提升写作能力。
四、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拓展想象空间
作文教学的本质是创造和创新,想写出佳作,必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调动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思考和再整理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激活创造力与创新活力,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以指导“20年后的家乡”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传授学生正确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运用实例引导学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思维导图模版,和学生一起填写,其中包括“20年前的家乡和现在的家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份思维导图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从他们的生活出发,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相关材料,询问父母和家中长辈等方式,获取信息完善思维导图。不少学生发现,现在的生活相较于20年前有了极大的改变,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紧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绘制思维导图,先对现在的家乡进行一系列描述,再大胆想象,展望20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能够大胆想象,合理设想未来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了深度思考,锻炼了想象力与创新力。
总之,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方法。教师在运用时要先明确教学流程,并且在教学中适时改变和调整;还要讲解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最后让学生学会评价,发现自己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如此才能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文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0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