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苗苗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东校区) 山东省 枣庄市 277000
小董(匿名)是我们班新转来的学生,外表看很文静,柔柔弱弱的,男孩子中少有的性格。最初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他站队时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论是升旗、课间操还是放学路队,我都是按高矮个排好队后,告诉大家,记住你前后的同学是谁?下次就站到他(或她)的旁边。但是每次站队,小董总是跑到我面前,仰着小脸忽闪着一大一小的眼睛,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问我:“老师,我站哪儿?”三周过去了,当他第四次再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忍无可忍地反问:“给你排的位置为何记不住?”他怯生生地说:“他们不让我。”我忽然意识到是孩子对新环境不适应,所以每次站队时,我就让他旁边的聪明学生,领着他,帮他找位置。
接下来我注意观察了他下课和上课的表现,发现他一下课就自己跑楼下玩,不见人影,说他孤僻到也不是,因为上课时经常与其他同学聊天,不认真听课,家庭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种种迹象表明他“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不久召开了家长会,我想等会后留下他的家长,告诉他孩子在校表现。可是他爸爸妈妈没到,他叔叔来的。晚上,我和小董的爸爸用微信聊起这事,了解到原因:小董是单亲家庭,妈妈刚过世,爸爸修理汽车,平时忙顾不上。我想尽快的了解小董,课下,我会经常把他叫到身边聊天。
有一次,我把大人们认为很悲痛也很沉重的话题,小心翼翼地问他:“你妈妈是怎么走的,生病吗?”他回答的声音很轻,但很唯美也很浪漫:“不是老师,我妈是骑着电动车走的。”丝毫看不到小孩子的悲伤。
就小董的在校表现,我想进一步了解他的家庭生活,所以利用清明节前的一个周末做了一次家访。小董在建设南路,是新买的房子,但家里只有几件必须的家具,可见家庭情况并不富裕;家离学校大约3公里,期间路过3个红绿灯口,中间还要穿过一个菜市场。每天早上爸爸送他上学,中午在小餐桌吃饭,下午自己回家。
小董的爸爸是淄博人,会修车,随妈妈落户在枣庄。以前,妈妈在时,妈妈负责照顾他和爸爸的生活,现在,妈妈不在了,整个家像塌了天。妈妈过世后父子俩背井离乡、相依为命,爸爸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起早贪黑的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经常让他放学自己回家做作业。孩子年龄小,放学路上又要走很长时间,再加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作业经常写到很晚,甚至完不成作业。
了解了上面的情况,我也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最终与家长达成共识:不论家庭遇到什么变故,孩子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孩子的安全最重要!现在路上人多车多,孩子年龄小,上学路又远,不能让孩子自己走回家。建议家长克服各种原因,及时接送。他的爸爸接受了我的建议,保证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这次家访对我触动很大,我想小董是一个典型“缺爱”的孩子,作为老师我能为他做些什么呢?我会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让他尽快的融入集体,在五(2)班这个大家庭找到温暖,弥补他“母爱”的缺失。